——真实记录我省自然人文地理风貌,为历史留下完整的视觉档案

洞市镇,位于湖南省安化县东南部,东邻小淹镇,南与栗林乡和新化县交界,西与田庄乡接壤,北与江南镇毗邻。总面积.45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总人口人。距县城东坪镇45公里。

有些中国地图上,湖南版块中可以没有“梅城”,没有“东坪”地名,但一定会有“洞市”的地名。这里历来就是通往邵阳市、新化县、溆浦县的必经之路。

洞市镇有山门洞,位于老街附近,资江的一级支流麻溪中段,因麻溪发源安化与新化交界的大熊山,流经洞市的时候要穿越一个暗流奔涌,深浅难澜的古洞,下游洞口如山门锁溪,因此叫山门洞,山门洞以下即为洞底下,洞市原称洞底下或洞脚下即来源于此。自唐宋形成茶马古道,因茶马古道形成驿,在“山门洞”附近的老街形成繁荣的集市,洞市镇因此而得名。洞底下或洞脚下之名也一直沿袭至今。

洞市镇四面环山,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地肥沃,适宜各种作物生长。

洞市镇各类资源丰富。境内盛产松杉竹果、茶叶、油茶、油桐、棕、药材等,有木本药材一百多科,一千多种;矿产资源蕴藏丰富。

洞市镇有耕地亩,主产稻谷、红薯、玉米、大豆、荞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水果、烟草、药材等。茶叶为传统大宗产品,大多数村建有新式茶园。有药材杜仲、厚朴余亩。烤烟、生姜、柑橘、甘蔗等余亩。畜牧以户养生猪为主。近年发挥草山多的优势,发展牛羊饲养。

域内险峰如林,古木参天,多出珍禽异兽,是安化县重要的林区和美丽壮观的风景区。古迹亦多,竹林山下洞中有洞,洞内分层,层层有景的溶洞群,据说可通邵阳辰州等地,为古代蚩尤土著瑞民藏兵之所。有多年历史的钟灵寺,每年吸引游客4万余人。安化县保存最为完好的是最大的锡潭风雨桥,古色古香,如长虹卧波。洞市镇老街、茶马古道、贺氏宗祠、座子坳碑刻、茶马古道石板路面、永锡桥、陶澍祖坟的石人石马和陵墓享堂,御书御撰碑匾、石龙庵、石牛寺等古迹,写川岩江风光、国家森林公园大熊山连为一体,令人耳百一新。

在历史上,洞市镇曾商贾云集,临街商号遍布、作坊林立。从彭家湾到座子坳,青一色的青石板街巷长达数公里,兴盛时期,麻溪河的竹排成百上干,蜿蜒数里。洞市镇主要出产茶叶,尤其是黑茶。因为湖南安化黑茶的特殊历史地位,造就了安化茶马古道的特殊意义。古道上的安化黄沙坪古镇,明清时期茶叶从业人员达4万多人,茶号80多家,资江对岸一河相隔的唐家观,茶叶从业人员上万人,茶号20多家,当时,中国黑茶的70%产自这两个茶叶古镇。

据传,从明清至解放后一段时间的数百年里,德盛隆,瑞福祥,泰美和商号的稠木柜台油光发亮,充满大家霸气。贺家祠堂庄严肃穆,气派非凡。如今,洞市镇老街,早已被一条简易水泥路“拦腰斩断”,当年的鼎沸人声也已沉寂。青石街面依旧,街口兀自矗立着一幢建于清同治年间的贺氏宗祠,已改建成一个“千两茶”茶厂,祠堂门楣上的精美石雕和一些彩绘也早已毁于“文革”时期。洞市镇历史上的商业盛况,皆因其交通枢纽地位的改变而衰败。值得一提的是,在洞市镇老街另一头的新集镇上,还有十几家至少是传了三代的纯手工的“皮纸”(用于糊窗、做风筝及冥纸)作坊。这可以算作当年的商业“余韵”吧。

这里曾是谭州到邵州,“前乡”到“后乡”,新化县到安化县的必经要道。这条古道上的马帮至今尚存,被称为“最后的马帮”。被广州、香港凤凰卫视、湖南卫视、山西《万里茶路》和俄罗斯摄制组等媒体报道,因为这条古道穿越大熊山的原始森林,其中有美丽的峡谷风光和原始古村落,吸引四海宾客。

注:文章来源于《湖南古村镇》李渔村李仕铭著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