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九皇山
九皇山景色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毅胥江文/图
“古藤斜挂牵玉女,飞涧横沟渡玄猿”。这句诗找不到出处,但却广为流传,因为它和绵阳的一座名山有关,那就是北川九皇山。
传说羌人先祖古羌王阿巴白构给他的九个儿子分封属地,第九个儿子尔国基的封地就在今天平通河两岸的区域,尔国基带领属下羌民在此建立了幸福美好的家园,民间称此为“九皇山”。
喀斯特地貌高山溶洞群兼具奇险幽
九皇山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桂溪镇,距绵阳68公里,九环东线穿门而过。九皇山山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米。
羌民族长诗《羌戈大战》记载,古羌人生活在西北大草原,是一个以养羊为主的游牧民族,后来南迁来到岷江、涪江上游一带定居,转为农耕为主,世代繁衍生息下来。《羌戈大战》中还记载有关于羌族南迁历史。传说羌族部落与戈基人部落打仗,羌族人失败,南下而溃不成军。眼看即将全军覆没,突然涌出一座雪山,这就是今天的岷山山脉,岷山山脉挡住了戈基人,挽救了羌族人。因此羌人崇拜白色,以白石为神。
九皇山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势起伏,变化多端。河谷西侧多斜坡,东侧是壁立千仞的峭崖。其中,猿王洞是中国西南地区罕见的高山溶洞群,是中国西南第一大高山溶洞,中国西部旅游名洞,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属省级名胜风景旅游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猿王洞景区由高山溶洞群、绝壁黄金栈道、险山茶亭、原始森林、古老羌文化胜地等几部分组成,洞内有泉水、天窗,数以千计的大小石笋形态各异、错落有致;钟乳石形态万千,景观众多,在五光十色彩灯的照耀下,宛若瑶池仙境,让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周围4平方公里范围内还分布着23个各具特色的溶洞,有幽邃深广、化石极为丰富的烟云洞;有与地下暗河相通、有水陆两个出口的鲢鱼洞;有瀑布、竖井林立的林丰洞……兼具奇、险、幽,且各有特色。
猿王洞大约形成于万至万年
前,高悬在数百米的绝壁上,面朝连绵群山,背靠深山峡谷,气势雄伟。关于猿王洞,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据说很久以前,洞内生活着一群猿猴,猿王带领它们觅食野果,抵御猛兽,晚上就歇息在溶洞中,过着舒适自在的生活。天上的仙女也羡慕这里的美景,常在此游玩。猿王爱慕仙女,攀着古藤,荡过深涧,与仙女相会。后来,猿王与仙女终成眷属,他们所居住的山洞就被称为猿王洞。
关于猿王和仙女浪漫爱情的传说,还流传着另一个版本。传说数万年前,住在猿王洞的猿王与仙女彼此倾慕而不得相见,他们的爱情感动上天,于是上天造了一座桥,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座桥就是今天的“情人桥”。
两万年之前古人类曾经生活在这里
九皇山上的烟云洞,证明了距今两万年前的绵阳人曾生活在这一带。
烟云洞俗称烟洞子,位于九皇山南麓山腰上。年,首次在此区域发现了两万年前晚期智人门齿化石和大量古生物化石。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古专家再次对烟云洞遗址进行发掘,清理出5处遗迹,其中有更新世晚期的火塘1处,灰坑1个,灰烬遗迹多处;发现石斧、刮削器、石叶、石核等石器标本,以及四川猴、四川麂、中国犀、亚洲黑熊等哺乳动物化石。清理出更新世晚期灰坑和10多种动物化石标本。经测定,在距今两万年前,此地就是古人类活动地。
九皇山山顶上有一座碉楼,被誉为“西羌第一碉”,相传始建于汉代。碉楼是羌寨主要的防御工事,分布在险关要隘,全身用泥石砌成,下大上小,形如金字塔,被称为“建筑的活化石”。
这座碉楼之所以被称为“西羌第一碉”,不仅因为它建筑雄伟——墙体厚达2米,底部边长8米,内部为边长4米的正方形空间;还在于它极高——建在九皇山海拔米的山顶之上,碉高又达38.8米,雄踞松平茶马古道。山脚江水奔流,四周是高山绝壁,此座碉楼既是野猪城寨子的防御工事,更是羌番之地了解官军行动的瞭望塔,如有战事,点燃狼烟,方圆数十里均能看见。
站在碉楼顶,东南面是沃野千里的涪江平原,滚滚涪江犹如玉带直入天际;夜晚星光闪烁,仿佛让人体会到诗句中的“手可摘星辰”;西北面是横亘连绵的万壑群山,晴好天气还可以看见数百里外的雪山。
九皇山出名,还因为辛夷花。
九皇山的辛夷花都是百年古树,生长在海拔—米的高山峡谷中,每到春夏之交,漫山粉黛宛如人间仙境。辛夷花每朵花都是九枚花瓣,象征长长久久。辛夷花还有多种独特价值,如花苞泡茶可以缓解鼻炎、花瓣可制作美食等。
春风轻拂,阳光明媚,俯瞰山下,绿意盎然、姹紫嫣红;遥望远处,山高云深、大地金黄……这就是年初春的九皇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