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在北方虽有分布,但景观美学价值和奇特程度一般不如南方。
尤其溶洞,因北方地理环境气候等原因,洞穴规模尺度,洞内石钟乳景观、地下暗河发育程度等等,更是没法与南方溶洞相比。
然而,北京西部,有这么一片区域,方圆几十公里,发育有多个溶洞,且溶洞规模和奇特程度等方面在华北乃至在全国都罕见,堪称世界奇观。
其中两处溶洞是奇中之奇:多层溶洞垂直排布,最多达7层;发育有地下暗河;洞内部分石钟乳(微地貌)景观奇特程度全国乃至世界罕见。
其中一洞更为奇特,每年一到谷雨时节,洞口泉水向外喷鱼,几乎成为附近真实的“神话”。
两处溶洞,均在北京西偏南的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内,是世界地质公园内“镇园之宝”型地质奇观。
也很巧,一处离北京直线距离40公里,另一处离北京直线距离2×40公里。
一处在北京房山,一处在河北涞水。
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范围跨域北京房山、河北涞水和涞源两省市三县区。两处溶洞分属公园内不同的园区。
整个公园属于太行山山脉北段。太行山脉则是中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
在地质历史中,太行山山前断裂带从侏罗纪(约2亿年前)时期开始,经过白垩纪、第三纪直到第四纪(距今万年)经过反复间歇性的断裂作用,使西部太行山脉一侧持续抬升,东部华北平原一侧持续断陷,从而形成了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数千米的落差。
也正因为太行山的不断隆起,流水作用的强烈侵蚀切割。南北公里长的太行山脉,形成了一些列大峡谷奇观。
而太行山北段的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峡谷和溶洞两大地貌奇观群。
包括两处奇特溶洞在内的诸多溶洞就发育有巨厚的奥陶纪石灰岩地层中。
石花洞,有七层之多,洞壁铺满“石花”,且有地下暗河,成为世界级洞穴精品位于北京房山的石花洞即是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一个园区,也是独立的一处景区。
石花洞上下共有7层,分别形成于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越上层形成的时代越早,7层代表太行山这一区域的7次抬升。
每次山地抬升后相对平稳期,流水的持续侵蚀、溶蚀,形成一层洞穴。上下7层间距(垂直距离)达余米。
石花洞被誉为“北京的地下明珠”。溶洞内的钟乳石“石花”遍布,已不足为奇。而高10米、长18米的石幔以及石旗、双彩石盾、龙宫双柱等石钟乳景观,堪称奇观,世界罕见。
地下7层发育有地下暗河,成为北方溶洞少见的“水洞”。
有专家对未开放的地下5至7层进行考察,发现地下自然沙雕群,被誉为“地下的大漠风光”,而成为中外罕见的地质奇观。“沙雕群”是地下暗河冲蚀形成的泥沙和水中析出的碳酸钙“钙华”胶结在一体的产物。
鱼谷洞,有6层之多,千姿百态的石钟乳遍布,也有地下暗河,谷雨时节洞泉喷鱼才是最大奇观位于河北涞水的鱼谷洞,属于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野三坡园区(风景区)。鱼谷洞是野三坡五大景区之一。
鱼谷洞长约米,共分5层,考察证实有地下暗河,应属地下6层。这样,跟距其40公里远的石花洞7层层数,只差一层。
两处溶洞层数所代表的本区域山地抬升期次大体相符。或者,可以推测鱼谷洞也可能有7层,有待发现。
鱼谷洞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洞洞有不同类型、千姿百态的石钟乳景观,灯光照射下五光十色,如迷幻的宫殿。
不远处有一口泉,称“鱼谷洞泉”,实为与地下暗河相连的“溶洞潭水”,地下暗河源源不断地提供水源。
奇特之处在于,此洞口每年一到谷雨前后,就有鱼群喷出,历史上最多达上千公斤,
经考察研究证实,鱼谷洞(口)和鱼谷洞泉(潭)虽不在一处,但地下通过暗河相通,属于一个洞穴体系。
附近小西河是拒马河的支流,常年流水不断,附近河水温度明显低于地面常温,与地下暗河水温一致,包括用其他方法证实,鱼谷洞、鱼谷洞泉与小西河,均通过地下暗河彼此相通。
如此,洞泉喷鱼就可以解释了。每当谷雨前后,上游冰雪融化,区域雨量增加,小西河水位随之上涨,地下水的压力加大,地下暗河在狭窄的洞泉口向外喷涌。
此时,原来被封闭在洞内低洼处的鱼,随着地下暗河,与泉水一起涌出洞口。
不过,也不能完全解释。雨季时,小西河水位暴涨,为什么不喷鱼呢?
目前,正是谷雨时节,如果水位如期上涨,幸运的话,可以看见喷鱼奇观。
北京西的这两处奇特洞穴,你去过吗?
尤其这个季节,地面春意盎然,地下奇观频现,真的值得看一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