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泽翔沿着村南小道步行上山,近10分钟后,辗转来到一个山洞洞口。“这个洞口很小,高度只有数十公分,宽度只能容一个瘦小的人或小孩通过,从洞外看深不见底。”陈泽翔指着旁边一块巨石上的三个大字说:“三亚落笔峰上有落笔洞,我们万宁水沟岭有同云洞!”
据陈泽翔介绍,小时候体型小,他从山脚钻到同云洞,来到山腰上的洞口。他回忆,同云洞里面由许多大石相压相靠而成的,有些潮湿,感觉非常凉快。
水沟岭溶洞摩崖石刻“同云洞"。(陈英师摄)
“同云洞”三字古朴厚重,经过岁月洗礼,外表的石质笔画已有被风雨磨平的趋势,但字体遒劲有力,深达数指。《万州志》卷三这样记载:“……嘉靖间,刘知州为祷雨,巡行长坝,步入石室,刻‘同云洞’三字”。
陈泽翔查阅古籍发现,虽然“同云洞”摩崖石刻没有落款,但据《万州志》资料显示,明代嘉靖年间,仅有一姓刘名华的知州在万州,刘知州,应该就是刘华,水沟岭又称小南山,“同云洞”题刻又称为“小南山摩崖石刻”。“嘉靖年间是指年到年,我家祖辈早在年前,就从福建迁来当时的万州,就在小南山下定居。”陈泽翔说。
祈雨石古墓让古村愈加神秘
在水沟岭同云洞附近一处被草木遮掩的山间空地,还有些石像。村民蔡阿公说,这种石像就是“祈雨石”,也有人说是求雨石。石像如坐佛,体态丰腴,刻于长石中,石像宽约50公分,高0公分左右。村民介绍,“水沟岭小南山上,据说原来有六座石像,我们叫石佛,目前只剩下四座,一座下潜山谷,一座飞向保定村。”
此外,在水沟岭,还有轿顶形状的古墓,数百年的历史积淀,让一个东海岸小村愈加神秘。
同云洞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月1日,万宁市文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已接到水沟村村民关于同云洞等古文物、古遗址的申报,已联系万宁市博物馆实地勘察。目前,同云洞已被列为万宁市文物保护单位。由万宁市博物馆馆长吴挺光带队考察后,将向省文物局申报进一步保护。
水沟岭全貌。(陈品智摄)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吴东民亲笔题写的水沟村村牌。(老羊摄)“我孩提时代就随父母在外谋生,毕业后回万宁工作,家乡的太阳河、小南山、同云洞、求雨石,让我痴迷。”陈泽翔说,“我做梦都希望家乡能在省建设百镇千村的政策下,打造美丽乡村,能以特色资源推动乡村旅游,让古村焕发新的生机!”(南国都市报)
小南山摩崖石刻简介小南山石刻。小南山,又称水沟岭,位于海南省万宁市东沃镇水沟村之南。岭腰间有一岩洞,洞顶复盖大石。据《万州志》卷三记载:“.....明嘉靖年间(公元年至年),刘知州为祷雨巡行长坝步人石室刻‘同云洞’三字。”刻于洞顶所复盖之大石上,楷字横排,阴刻,字大50厘米,左右有落款痕迹,因年代久远,风雨剥蚀而模糊不清。(吴清南吴淑慧) 海南古代摩崖石刻的类型分析从生态分布特点来看,海南的摩崖石根据摩崖所在的地理位置和作者题字的方位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种:溶洞摩崖石刻、海山摩崖石刻、石林摩崖石刻和村落遗珠摩崖石刻,这四种不同的摩崖石刻呈现出不同风貌,具有不同的审美观感。溶洞摩崖石刻幽深的天然石洞与文人之联系古来有之,古来圣贤有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山洞,以示守节;魏晋时期文人热衷在洞穴中修炼,羽化成仙;唐宋文人喜欢优游山水,洞穴便成为观景、访幽、探秘的好去处,至于在洞中留下墨宝以抒情志便顺理成章。这类镌刻在山洞内的文字与其他类型的摩崖石刻相比,其优点在于易于保存,免除风吹雨淋对遗迹的破坏。海南的溶洞摩崖石刻主要有三亚落笔洞和万宁水沟岭的同云洞。“同云洞”题刻又称为“小南山摩崖石刻”,据《万州志》卷三所载:“……明嘉靖年间刘知州为祷雨巡行长坝步入石室刻‘同云洞,三字”。虽然没有落款,但据《万州志》资料显示明嘉靖年间,仅有一姓刘名华任万州知州,刘知州,就应是刘华知州。相较之下,落笔洞题刻数量较多,保存较好。(琼州学院学报)
这里是
万宁市委宣传部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