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古鉴今知往鉴来

文史资料是一项传承历史

有益当代、惠及后世的工作

发挥着“补史之遗

匡史之谈、辅史之证”的

重要价值和积极作用

WENSHIZIJIAN

小编今天讲述的通化文化景址是大安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文史资鉴

WENSHIZIJIAN

通化大安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通化大安洞穴遗址

年秋天,通化大安乡采石场发现一崩塌的自然溶洞。在溶洞的底部有厚约40厘米的土层堆积,堆积中含有大量的动物骨骼化石,同时还发现有打制的骨器,以及火烧骨、木炭、灰烬等用火迹象。由于土层上面被溶解的石灰岩所形成的钙板覆盖,并形成一层坚硬的外壳,因此推断该文化堆积的形成,距今至少有几万年的历史。

年10月12日,通化市文管会办公室对该洞穴进行了首次调查,并在堆积的土层断面上采集到部分动物骨骼化石和人为加工使用的骨器。年7月,吉林大学考古系教授陈全家应邀与通化市文管会办公室联合对该洞穴进行考古调查和局部清理。

文史资鉴

WENSHIZIJIAN

大安洞穴遗址

该洞穴为自然形成的石灰岩溶洞。洞内的石钟乳、石幔、石笋等发育正常。洞口距地表高度约1.5米左右,朝向东北。该溶洞是被纵向劈开,自洞口向内5米左右折转向西,并出现一类似天井的空间。天井的直径近两米,向上逐渐内收,顶端呈缝隙状并与洞外相通。天井的四周岩壁被烟熏成黑色,应是洞内的排烟通道。在靠近天井处的堆积中,动物骨骼化石明显多于靠近洞口处,并且多数破碎。同时,木炭和灰烬也集中于此。天井外缘至洞口处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骨骼化石,多数已被敲碎,其动物种类不详。在遗存的化石中有相当部分是经火烤过的。在此层位中还发现木炭与灰烬,这说明是当时的人类所为。在这些骨骼化石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骨器,骨器上有明显人工打制和加工的痕迹,其中有尖状器、刮削器等;有些骨器明显是用火烤过后加工制作的。还发现有的骨器柄部虽然是动物跖骨的断茬处,但由于长时期使用而磨得十分光滑。用火烤过的兽骨可增强其硬度和韧性,这是古代人类加工骨器一种常用的方法,在新石器时代甚至青铜时代的遗存也常有发现。从洞穴中遗存的动物骨骼化石看,种类繁杂。因此,不可能是某种动物的栖息地或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结果,而应是人类猎取动物并在洞穴中食用后所遗弃的,说明了该洞穴是当时人类生活居住的地方。另外,从洞穴中用火的迹象看,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人类早在几万年前就已掌握了用火和保存火种的技术。

经考证,该洞穴应是一处旧石器时代的洞穴遗址。从目前已发现的种种迹象和动物骨骼化石的石化程度以及骨器的制作方法等,足以证明这里为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人类生活居住址,也就是说几万年前通化就有人类在此繁衍。

该遗址的发现,不仅填补了长白山浑江流域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的空白,同时对研究这一地区早期人类历史及生态环境等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文史资鉴

WENSHIZIJIAN

编辑:王茗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