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今年前的明洪武十六年(公元年),时任贵州宣慰使职的奢香夫人,率部开辟了一条从贵阳到毕节的余里驿道,史称“龙场九驿”,也就是年前贵阳至毕节的官方驿道。

年后,奢香夫人的第八代孙安贵荣袭任贵州宣慰使,至去世时共在位38年,其即位距今年。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贵阳市修文县大石乡大屯村寨子后山一个叫“手扒岩”的山垭口上,探寻到多种遗迹表明,这里曾是多年前“贵毕路”旁的一条附驿秘道,秘道上隐藏着不知多少关于安贵荣的秘密。

屯者,聚也。大屯之屯,源于地形,是山谷中的一处平台;起于戍守,驻扎,乃屯兵之地,古有“大屯屯兵、小屯屯将”之说;因于阻塞,四面环山之地,交通不畅,亦称为“屯”;优于河港,河道靠船之处为“屯”,大屯村古有渡口,常有船只停靠。因此,大屯之屯,一听这名就来头不小。

大屯一带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渊源、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咽喉要津,自古兵家必争。明朝初年,这里是水西安氏土司屯兵之所,后朝廷派兵平叛,夺得此地,后水西安氏又卷土重来,朝廷与水西反复争夺,曾一度导致此地长期战乱不止。至今大屯一带仍留下“手扒岩”“安氏古墓”“营房大箐”“附驿道”“熬硝(躲兵)洞”“何(何德胜)堡洞”“躲兵三方洞、四方洞”“安贵荣打渔(垂钓)场”等军事历史遗迹。

其中,最为神秘的要算“手扒岩”,它地处一个山顶垭口,峭壁悬崖,崖顶至崖脚直线高差约百余米,从崖顶到崖脚蜿蜒古驿道约余米。早年交通不便时,这里是大屯唯一的陆路通道,需用手牢牢地抓住崖壁石头才能上下,故名“手扒岩”。从明代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大屯人要进出寨子,都必须经过“手扒岩”步道才能实现。

据《修文县志·古迹志》记载:“在城北七十里的手扒岩地方,有明代安氏古墓一冢。”该记载说明,在明、清、解放前,“手扒岩”曾是“龙场九驿”古驿道旁的一条附驿秘道,如今安贵荣“宣慰古墓”遗迹尚存。在村子南面约米处,一个叫二道水的地名一带,还现存有很多水西安氏的屯兵营盘建筑、乱坟堆等遗址。

记者在《大石乡志》上也看到相关记载:“手扒岩”是大屯的主要外出通道,是古代人用铁錾在陡峭的岩壁上开凿出来的石梯步,梯步长约余米,地势十分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通过“手扒岩”,要手攀石岩,必须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攀援,若有不慎,坠落百丈悬崖,粉身碎骨。历史上曾发生过多起行人摔下悬崖的惨剧,因此“手扒岩”又名“舍身岩”。

记者与来自贵州省散文学会的一群文化专家,从海拔米高处的“手扒岩”顶部向下行,体验行走“手扒岩”悬崖秘道的艰难。由于大屯村在二十世纪末期修通公路后,“手扒岩”悬崖秘道一线由于20多年来很少有人经过,道路两侧已被树木杂草遮掩,有的地方还被山洪冲毁。古驿道全由石梯组成,虽然长期无人经过,但从很多石梯上可以看出,石面被磨得铮亮,每走一步都需要蹲下身子,慢慢地交替着挪动脚步才能行走。

据引路的向导介绍,在20多年前,“手扒岩”道路虽然艰险,需要经过几道弯拐、几道崖壁,但村子里的群众赶场、学生读书、赶牲口、人工背挑物资、马驮物资都能行走,大家都已经走习惯了。

如今,在“手扒岩”的几道岩壁上,还留下了多处岩书,有的地方触手可及,有的地方距离地面七八米,有的用朱砂写就,有的用墨写成。字迹大多被风化辨认不清,少数字迹稍清晰,用相机将其拉近仔细辨认,也认不出几个字来。

经仔细辨认,有两个地方写有“长生洞”几个红色繁体大字;有多个地方用墨或朱砂框成印章方形,内有繁体红色或黑色字样。

这些字迹,是谁写上去的?是怎么爬到七八米高悬崖处写就的?其用意又是什么?谜题不得而知。

在岩书旁,还有一个小溶洞,能容一人弯腰而进,未走到底,里面葬有一座小坟墓。溶洞旁有一个山王庙遗址,地上还有香炉、香灰、红布等遗存。有专家初步研究后表示,从这些洞葬、庙址、岩书大概内容等来看,岩书内容多有祈祷祈福消灾之意。

经过亲身体验,无论是下行还是上行途经“手扒岩”,很多地方都需要用手紧紧抓住路旁的岩石才能行走,真是名副其实的“手扒岩”。

那这“手扒岩”又是如何成为明代“龙场九驿”官道旁的附驿秘道的呢?

据相关史料记载,明洪武十六年(公元年),贵州都指挥使马晔,鞭打污辱袭贵州宣慰使职的奢香。奢香忍辱负重上京面见朱元璋状告马晔,朱元璋召回马晔定罪下狱,并赏赐奢香金银及丝织品等物。奢香为报答朱元璋恩典,回贵州后亲率各部投入人力物力,开辟了一条从贵阳到毕节的余里驿道,史称“龙场九驿”。九驿为龙场驿、六广驿、谷里驿、水西驿、西溪驿、金鸡驿、阁鸦驿、归化驿和毕节驿。

到明宪宗成化十年(公元年),奢香夫人的第八代孙安贵荣代父(安观)职任贵州宣慰使,至明武宗正德八年(年)去世时,安贵荣共在位38年,其即位距今年。

而大屯村,明初属水西“于的”则溪地,系水西四十八目之水外六目中的“底飞”(今修文县六广镇)土目所辖,它与龙场土目同为贵州宣慰使霭翠亲领。也就是说,修文县境内的“底飞”、龙场二目均系水西安氏亲自管辖。

为何水外六目中会有二目为水西安氏亲自管辖?我省文化专家陈世明考证后认为,地处修文县境内的“底飞”、龙场二目地,系水西安氏任贵州宣慰使后往返贵阳、毕节的必经要冲,经过自己亲辖之地显然要比别人管辖之地要方便安全得多。因此,也就出现了安氏亲辖二目之事。

据《大方县志》记载,安贵荣“骄蹇,不受节制,即听调从征,非邀重赏不赴”。作为贵州宣慰使的安贵荣,在历代宣慰使中算是骁勇善战之人,修文(龙场)是安贵荣常去贵阳宣慰司治所必经之地。特别是在明朝廷命安氏“非有公事,不得擅还水西”的律令下,骄蹇不受节制的安贵荣不仅不安分留在贵阳,而且还经常还水西。

大屯村相距六广驿约5公里,六广属驿道要冲,军事重地,筑有隔河相望的六广城与古胜城,还有水路码头等。由于安贵荣经常抗旨还水西,为避开朝廷设在六广驿的耳目,足智多谋的安贵荣选择了不直接经过龙场驿、六广驿等,而绕道行走险要的秘道大屯“手扒岩”这条路。

据大屯村老人介绍,老一辈人都代代相传,安贵荣经常绕开龙场、六广等官驿经“手扒岩”往返于贵阳、毕节之间,到大屯时还常常小憩和视察,常在大屯村前的赤壁峡河边钓鱼、打鱼消遣,查看设置在大屯的军事堡垒、营盘、屯兵等军事情况。然后再经大屯渡口乘船到对岸,经过这条秘道回到水西或返贵阳,避免了很多不该发生的麻烦事。

据研究地方历史多年的修文县史志办主任、方志专家胡光胤先生介绍,大屯一带自古就是交通要津,屯兵之地,兵家必争,也是明代从贵阳通往毕节的一条附属驿道。时任贵州宣慰使的安贵荣,因老家在水西,官衙在贵阳,而朝廷又明令其“非有公事,不得擅还水西”。在这种情况下,安贵荣避开“龙场九驿”官道,而选择附驿道通行,可以减少朝廷耳目对他的监视。加之安氏把大屯宝地择为家族墓地,对岸也有土司庄园,接待、通行都十分方便。因此,“手扒岩”附驿道为安贵荣通行秘道无疑。

关于“手扒岩”上的诸多岩书现象,据胡光胤先生考证,由于当地布依族人有崇拜山、水、树、桥等大自然的习俗,是寄望孩子平安成长的一种良好愿望。

如今的大屯“手扒岩”,已经成为一段秘史,其神秘的面纱还未完全被人们揭开。当地村两委将创造条件争取项目,将“手扒岩”及古驿秘道进行适当恢复,开发成为供游人怀古、体验、游学、研学的一个网红打卡点。

转载请注明来源

记者:杨森

编辑:王倩

责编:杨进

签发:谢有方来源:企鹅贵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