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姓名:准考证号: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真题综合测试卷
地理(一)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一律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进行答题,否责视为无效;严禁在试卷上做任何标记,否责视为作弊。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为分。适用范围:天津专用;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
一、选择题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从“一九二九不出手”到“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B.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C.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D.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2.“数九”期间,我国北方()
A.昼长夜短,且昼长变长B.昼短夜长,且昼长变短
C.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D.日出时间不断提前
1.C2.D
1.由材料可知,九尽之时是冬至之后的81天,小于3个月的时间,冬至到春分之间大约相差3个月时间,九尽桃花开时,是春分之前,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在向北移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数九期间,我国北方昼短夜长,且昼长在变长,AB错误;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不断变大,C错误;昼长在变长,所以日出时间不断提前,D正确。故选D。
二分二至,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合称,它是反映太阳直射点周年运动的节气。每年3月21日前后,当太阳直射在赤道并向北回归线移动时为春分;每年9月23日前后,当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回归线移动时为秋分;每年6月22日前后,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夏至;每年12月22日前后,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冬至。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海水热量收入主要来源于()
A.地面辐射B.大气辐射C.太阳辐射D.大气反射
4.图中海水热量支出主要来源于()
A.海水蒸发B.大气降水C.大气逆辐射D.地球运动
3.C4.A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水热量收入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C正确;地面(海面)辐射属于海水热量的支出,A错误;大气辐射和大气反射不是海水热量的主要来源,BD错误。故选C。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水热量支出主要来源于海水蒸发,A正确;大气降水不影响海水热量收支,B错误;大气逆辐射是海水热量的收入,C错误;地球运动与海水热量收支无关,D错误。故选A。
海洋热量收入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海洋热量支出主要用于蒸发。其实,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还与洋流有关,暖流可以从出发海区带走相对较多的能量,同时增加到达海区的能量;寒流从出发海区带走的能量则相对较少,同时降低到达海区的温度。
天津以“台”命名的地点很多,如八里台、侯台、芦台等。这主要是因为天津地处九河下梢,又是退海之地,洼地众多,先人择高而居,台地是他们比较理想的居住之地。随着城市化的扩展,天津的地理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也出现了气候变干、水资源短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天津建设了很多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人们选择在“台地”居住的最主要原因是()
A.防止下雨后雨水倒灌B.地势较高,自然灾害少
C.临近洼地便于耕作D.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建造房屋
6.下列对缓解天津市区气候变干、水资源短缺效果最明显的工程是()
A.封山育林B.引黄济津
C.修建城市河流景观D.大规模铺设透水砖
5.A6.D
5.“天津地处九河下梢,又是退海之地,洼地众多”,说明天津地势低洼。天津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且集中在夏季,低洼地易出现雨涝,影响居住安全,因此人们选择在“台地”居住的最主要原因是防止下雨后雨水倒灌,A正确;台地地势较高,能防止下雨后雨水倒灌,才使自然灾害减少,防止雨水倒灌是主要原因,B错误;此地洼地众多,台地周边全是洼地,选择在“台地”居住,不是因为便于耕作,C错误;此地台地的地势稍高但面积比洼地小,并不开阔,人们选择在台地居住,并不是因为平坦开阔更有利于建造房屋,D错误。故选A。
6.城市是人类影响,改造自然最深刻的地区。随着天津城市化的发展,天津不仅生产用水不断增多,而目生态用水更是急剧减少,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洼地水塘的消失,导致其对河流的调蓄作用变弱;二是城市大多为硬质地表,不透水,阻碍了水体循环。封山育林主要在山区实行,不适合城市的市区,A错误;引黄济津属于应急调水,旨在缓解天津旱季用水紧张的状况,对缓解天津市区气候变干作用不大,B错误;城市河流景观的河床为石质不透水河床,无法补给地下水,C错误;改用透水砖,增加了雨水下渗量,减少了地表径流,能补给天津的地下水资源,D正确。故选D。
为解决天津市严重缺水问题,自年以来,国家先后9次引黄河水接济天津。
九华山上天台峰西侧的“大鹏听经石”,传有大鹏听地藏菩萨诵经而感化成石。该岩石是由花岗岩经外力作用而形成的,结合岩石图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大听经石”景点的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8.“大鹏听经石”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①风化作用②地壳抬升③岩浆入侵④外力侵蚀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④③②①
7.B8.C
7.根据右图的相互转化关系可知,岩浆只能直接形成岩浆岩,所以甲为岩浆,乙为岩浆岩;由材料信息“该岩石是由花岗岩经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可知,花岗岩属于岩浆岩,A错误,B正确。丁通过外力作用变成丙,所以丙是沉积岩,丁是变质岩,CD错误。故选B。
8.由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花岗岩景观“大鹏听经石”的形成过程首先是岩浆入侵形成花岗岩,然后经地壳运动出露地表形成山地,再在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下形成此景观,顺序为:③②①④,C正确。故选C。
岩石按照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一、岩浆岩的成因:地幔中呈流动状态的炽热岩浆向地表上升冷凝结晶形成岩浆岩。分为侵入岩(花岗岩)和喷出岩(玄武岩)二、沉积岩的成因: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沉积岩主要包括石灰岩、砂岩、页岩等。三、变质岩的成因: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能使所有岩石变成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都可以变成变质岩,一种变质岩也可以变成另一种变质岩。变质岩比如大理岩、板岩等。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有关图中洋流的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10.关于图中水循环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环节没有季节变化B.乙环节是衡量水资源丰歉的指标
C.丙环节受人类影响最大D.丁环节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
9.B10.C
9.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图示海域位于大陆西侧,由北向南流动,沿岸是常绿硬叶林,判断该地为地中海气候,位于30°-40°大陆西岸,则图中洋流位于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海域自北向南流,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判断,该洋流位于北半球、属于寒流。图A和图D中等温线温度值向南递减,应为南半球,A、D不符合题意;图C中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相反,不符合洋流处等温线分布规律,C不符合题意;图B中等温线温度值向北递减,表示洋流位于北半球,等温线向高温处(向南)弯曲,表示该洋流是自北向南流的寒流,B符合题意。故选B。
10.图示区域沿岸是常绿硬叶林,则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具有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气候特征,图中甲表示降水环节,因此甲环节有明显季节变化,A错误;乙环节表示水汽输送,而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年径流总量,B错误;图中显示,丙是地表径流,人们通过兴修水利工程、改造地表性质等多种途径可以影响地表径流,因此丙环节受人类活动影响大,C正确;图中显示,丁是地下径流,地下径流在岩石空隙中运动,对地表形态影响小,D错误。故选C。
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弯曲的区域,表示该区域比两侧数值大,等值线向高值方向弯曲的区域,表示该区域比两侧数值小,这就是等值线的”凸高就低、凸低就高“的规律。
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游轮从英国南安普频港出发,以创记录的速度驶向美国纽约港,4月15日,在距离纽芬兰岛千米处不幸误撞冰山而沉没。下图示意北大西洋部分海区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携带冰山到纽芬兰岛附近海域的洋流是()
A.①B.②C.③D.④
12.漂浮到纽芬兰岛附近海域的冰山,可使其海域()
A.污染加剧B.鱼类绝迹C.气温降低D.海面下降
11.D12.C
11.冰山来自于极地高纬度地区,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携带冰山至纽芬兰岛附近的洋流是拉布拉多寒流,即④,D正确。①为墨西哥湾暖流,②③属于北大西洋暖流,ABC错误;故选D。
12.漂浮到纽芬兰附近的冰山降低了纽芬兰岛附近海域的海水温度,从而使得该海域的气温有所降低,C正确。冰山并不会使得海域的污染加剧,A错。冰山在纽芬兰附近海域逐渐融化,与纽芬兰南侧的温暖海水交汇,加强了海水的扰动,促使营养物质上翻,从而有利于鱼虾的生长,B错。冰山从极地地区漂浮到纽芬兰附近海域融化,当地的海面不会下降,D错。故选C。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②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补偿流附近,底层营养物质上涌,藻类以及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③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且节省燃料;寒暖流相遇附近海雾较多,北极地区的冰山随洋流南下,都会影响海洋航行安全。④对污染物的影响:一方面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
下图为某同学野外地质考察绘制的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同学由②地向①地行进中,沿途所经岩层的年代()
A.不连续B.没变化C.越来越老D.越来越新
14.该同学绘图时在向斜处标注的序号的()
A.①B.②C.③D.④
15.与③地的地质构造在成因上相似的是()
A.西岳华山B.云贵高地C.渭河平原D.四川盆地
13.D14.A15.A
13.读图可知,该同学由②地向①地行进中,沿途所经岩层埋藏越来越浅,可知年代越来越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处岩层向下弯曲,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②处岩层向上拱起,岩层中间老两翼新的背斜构造;③为岩层相对两侧断裂抬升的地垒构造;④为岩层相对两侧断裂下陷的地堑构造。因此依据题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根据所学知识并读图可知,③地的地质构造是地垒构造,我国西岳华山是地垒构造,A正确;云贵高原是板块挤压抬升,沧海桑田的变化形成的高原,B错误;渭河平原是断裂陷落的地堑,C错误;四川盆地是板块挤压陷落形成的盆地,D错误。故选A。
褶皱是地下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发生弯曲变形,但岩层还是连在一起的;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是断层。岩层一般向上拱起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正常情况下,背斜常形成山岭,但背斜顶部受张力,岩性破碎,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常形成谷地,但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陕西省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境内的最高点为太白山,其海拔为米,最低点海拔为米,平均海拔在0米以上,年均降水量约为毫米,近年来,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秦岭植被恢复很快。下图示意秦岭南北地理要素剖面。
材料二:下图左示意渭河流域,下图右示意该区域地质构造。
材料三:西岳华山由一整块花岗岩构成,山体形态如刀削斧劈般绝壁陡立,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1)比较说明西安与汉中的主要气候特点。
(2)太白县发展方向是打造生态休闲产业,分析其考虑的主要自然条件。
(3)简述华山形成的地质过程。
(4)从整体性的角度,写出两条植被恢复后对当地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1)西安年降水量较汉中少;西安年均温较汉中低(或气温年较差较汉中大)。
(2)地处秦岭山地,地貌景观丰富;海拔较高,植被茂盛,空气洁净(或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夏季凉爽,气候适宜。
(3)岩浆侵入冷凝;岩体断裂抬升;外力风化侵蚀。
(4)涵养水源功能增强;水土流失减轻;生物多样性增加;改善局部气候等。
本大题以秦岭南北地理要素剖面图和区域地质构造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特征的比较、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地貌的形成过程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图文信息获取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思维、人地协调学科素养。
(1)
由图可知,西安位于秦岭以北,属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小于mm,汉中位于秦岭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于mm。西安年降水量较汉中少;西安年均温较汉中低(或气温年较差较汉中大)。
(2)
根据材料“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可知,太白县地处秦岭山地,地貌景观丰富,可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该县海拔较高,植被茂盛,空气洁净(或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夏季凉爽,气候适宜可避暑,发展旅游度假产业。
(3)
根据材料“由一整块花岗岩构成”可知,岩浆侵入冷凝形成花岗岩;“山体形态如刀削斧劈般绝壁陡立”可知华山地势陡峭,为华山岩体受断层作用,岩层断裂抬升,然后外力风化侵蚀所形成。
(4)
植被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结合材料可知,植被恢复后该地的地表水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弱,植被涵养水源功能增强;水土流失减轻;植被恢复后生态系统趋于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改善,生物多样性增加;植被可增加湿度,降低温差,改善局部气候。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张家界市黄龙洞地区大约1.8亿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积了可溶性强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地层,直到万年前地壳抬升,然后经岩溶和水流作用,便形成了今日奇观:山雄峡峻,溶洞众多,其中有规模宏大的黄龙洞。黄龙洞分为泥滩和水洞,一共四楼,洞里有洞,洞里有河,溶洞内石笋、石柱、石钟乳等随处可见。
材料二:黄龙洞景观图和示意图
(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根据材料推测黄龙洞多层溶洞形成的地质过程。
(2)分析当地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如何利用当地资源条件发展经济,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1)古地质时代黄龙洞地区为温暖的浅海环境,经长期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该地区地壳运动较强烈,地壳间隙性抬升;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石灰岩多裂缝,地表水易下渗,受流水的溶蚀作用,逐渐横冋向溶蚀形成溶洞,地壳间隙性抬升,形成多层溶洞。
(2)地表崎岖(起伏不平),多山,可耕地少,地块小;土壤易侵蚀,土层薄而贫瘠;裂隙发育,土壤保水性差;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径流少,灌溉水源缺乏。
(3)利用山雄峡峻,溶洞众多,喀斯特奇观发展旅游业;开采石灰岩发展矿业;用石灰岩作原料发展建材业:利用山地,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发展林业、果业;利用廉价劳动力等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
本题以张家界市黄龙洞地区喀斯特地貌的相关资料为背景,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影响及开发,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
根据材料推测黄龙洞多层溶泂的地质形成过程,黄龙洞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可溶性强的石灰岩,黄龙洞地区大约1.8亿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积了可溶性强的石灰岩,万年前地壳抬升成陆后,由于黄龙洞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石灰岩透水性强,地壳抬升过程中又形成了较多裂缝,地表水易下渗,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逐渐形成地下溶洞和地下河,当地壳运动处于稳定阶段时,横向溶蚀形成规模宏大的溶洞,黄龙洞分为泥滩和水洞,一共四楼,是地壳在间隙性抬升的过程中,形成了多层溶洞。
(2)
喀斯特地貌地区多山,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少且地块小,分布分散,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亚热带季风区降水丰富,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而贫瘠;裂隙、溶洞发育,石灰岩透水性强,土壤保水性差,地表水渗漏严重,地上径流少,灌溉水源缺乏,农业生产易受旱灾威胁。
(3)
由材料可知,该地喀斯特地貌山雄峡峻,溶洞众多,美学价值、科研价值极高,依托喀斯特奇观,可发展旅游业,增加旅游收入,又可带动其他产业发展;该地石灰岩分布广泛,石灰岩可作为建筑材料,可开采石灰岩发展矿业,或发展以石灰岩作原料的水泥建材业等;由于该地多山,可以利用山地及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发展立体农业、林果业;利用廉价劳动力发展优势农产品系列加工工业等。
18.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从甲地到丙地所反映的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
(2)写出甲地自然带的名称。
(3)分析乙地气候的形成原因。
(1)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热量
(2)热带雨林带
(3)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东南信风的离风岸;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本题以非洲自然带的分布图为材料,涉及非洲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的规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和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1)
读图可知,甲地处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乙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控制,信风的离风岸,形成的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丙地位于非洲南端的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交替控制形成,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由甲地到丙地自然带基本上呈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主导因素是热量因素,反映的自然地域分异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
(2)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乙地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形成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带控制,以及东南信风的离风岸,降水少,沿岸还有本格拉寒流流经,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纬度较低,全年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因此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里木盆地曾经为古地中海的一部分,随着地壳隆升,海水逐渐退去,内陆湖泊发育。中新世时期(距今~万年),昆仑山抬升,北侧山麓形成洪积扇,地表裸露。上新世时期(距今~万年),昆仑山进一步抬升,塔里木盆地气候变干,形成塔克拉玛干沙漠。伴随着沙漠的形成,昆仑山前出现了草本植物带。如图示意不同时期昆仑山至塔里木盆地的典型剖面。
(1)推测塔克拉玛干沙漠沙粒的主要来源。
(2)结合图示说明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后,昆仑山前出现草本植被带的原因。
(3)结合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昆仑山前植被的生长习性。
(1)干涸、裸露的湖滩提供沉积物;岩石受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影响,形成岩石碎屑;山脉抬升过程中剥蚀的物质进一步被风化、侵蚀。
(2)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后,近地面风力侵蚀、搬运细小物质,遇到昆仑山阻挡,在山前地带沉降,形成风成黄土、粉砂;黄土及粉砂粒径较小,改善了地表条件,利于草本植物生存。
(3)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植被耐旱;该区域风沙活动强烈,植被抗风沙能力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植被耐贫瘠。
本题以塔里木盆地地区为背景,考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源、该地植被的生长习性及形成原因,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的考查,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
根据材料可知塔里木盆地曾经为古地中海,随着海水退去,可能演变为内陆湖,所以裸露的湖滩为沙漠提供碎屑物质及沙源。根据材料信息“昆仑山进一步抬升,塔里木盆地气候变干”可知,由于地处干旱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岩石就地风化提供沙源。由于周边山地隆升,使得地表物质剥蚀加剧,同时剥蚀的物质进一步风化和侵蚀,形成丰富的物质,可以为其提供沙源。
(2)
从图中可看出,沙漠形成之后,近地面风将沙漠的细小物质向山前地带的冲积扇地区搬运,同时受到昆仑山脉的阻挡作用,在山前冲积扇堆积;结合图例可看出主要堆积的物质为风成粉砂和黄土,物质粒径较小,从而改善了山前洪积扇的土壤条件,加之冲积扇地区有一定的水源条件,所以促进了草本植物的生存。
(3)
塔里木盆地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使得形成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土壤发育条件较差;所以该地区不利的自然环境主要表现为干旱、风沙肆虐、土壤贫瘠,因此植被需要耐旱、耐贫瘠土壤及能够抗风沙侵袭的特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