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就给来大家讲一讲泰山的溶洞景观问题。

地下水在岩石的孔隙和裂隙中运动时,常对其周围岩石(尤其是可溶性岩石)发生化学溶蚀作用,在石灰岩区,这种溶蚀作用特别显著。当石灰岩和地下水接触时,就逐渐被溶解而形成重碳酸钙的溶液被带走,便岩石形成空洞,空洞进一步发育,有时会引起崩塌,形成特有的地形。这种在地表附近及地壳中,岩石受地下水化学溶蚀.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重力机械崩塌的地质作用,称为岩溶作用,所形成的地形现象称为岩溶现象。

由于岩溶作用,可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各种岩溶地形,如溶沟、溶惰、溶洞和落水洞等.当水沿着裂隙到达饱和带以后.就会沿着斜面缓慢水平流动,把岩石溶蚀成横向空间,随着空间的扩大.顶板崩塌,逐渐就形成向水平方向延伸的洞穴,称之为溶洞。由于地壳的升降,地下水面亦随之发生升降,导致了地下水运动状态的改变.如若地壳上升,地下水面下降.原来的溶洞停止发展,下部又重新发展新的溶洞,从而形成了在不同高度上溶洞成排出现的现象。

泰山北部的娄敬山.出露有寒武系张夏组的厚层石灰岩,在灰岩中溶蚀作用比较显著,发育有众多的大小溶洞,它们分别分布在海拔米到米之间的不同高度上,分级现象十分明显。第一级溶洞位于海拔--米之间,如王母洞、朝阳洞、青龙洞、风洞、云洞等,第二级溶洞位于海拔-米之间.如仙姑涧、三清洞、火龙洞、八卦洞等,第三级溶洞位于海拔米的高处.如透明洞等。

各洞形态不尽相同,王母洞近垂直发育故又名通天洞.透明洞近水平发育又名为通山洞,其余各洞皆斜向发育名之盲洞.在诸洞中规模最大者是透明洞,全洞长60米,宽10余米,高约20米,该洞从山的一侧穿过山腰直通到山的另一侧,成为山两侧的行人通道。其次是王母洞,形态较复杂,入洞口直向山里呈平行盲洞,长约30米,在洞的一侧发育有垂直方向的溶洞.呈通天洞状态.然后又向水平方向发育成言洞.娄敬山的三级溶润自然排列,成排出现,鬼斧神工,发人冥思,成为该处的有名景点。其实这三级溶洞的形成,是地壳阶段性上升对地下水溶蚀作用的影响所造成,正是泰山新构造运动的阶段性或间歇性上升的理想例证。

阶地是在地壳运动影响下河流作用的产物。当河谷中己形成河漫滩,若某一地段地壳发生显著上升,其侵蚀荃准面就要相对下降,河流的切深能力增强,于是河漫滩一方面被抬高.另一方面又受到流水的切深作用的破坏,同时侧方侵蚀作用仍然在进行,结果老河漫滩被抬高成台阶状,即成为阶地。当地壳上升速度减慢甚至停止.侧方侵蚀作用又重新成为主要的作用,在河谷中形成新的河漫滩.这种过程多次重复,就形成多级阶地.一般情况下.阶地越老其位置越高。如果地壳上升的幅度不一阶地离现代河面高度也就不同,从阶地表面到洪水位河面高度,大致相当地壳一次明显上升的幅度。

泰山周围的山区河谷中,普遍存在三级河流基座阶地,其第一、二级阶地保存比较好,第三级阶地多被后期剥蚀破坏常残留于山前地带。青杨村附近的北沙河。其第一级阶地高出河床6米左右.常被开垦为农田,并有国道通过,第二级阶地高出河床20米,其上多为农田和村镇,并有津浦铁路通过,第三级阶地高出河床30米.多被切割破坏和侵蚀成为平顶的山麓小丘。北纸房附近的阶地.其中第一级阶地高出河床4-6米,第二级阶地高出河床米.第三级阶地高出河床米左右。各级阶地的相对高差不同.反映了地壳上升幅度的差异。

泰山地区的沟谷中,瀑布和跌水很多,造就了泰山飞爆流鸣的秀丽景色。如最有名的黑龙潭瀑布和云步桥瀑布。由于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性和岩性的影响,形成了雌布的多级性。百丈崖下方的黑龙潭及其上方50米和30米处的两个小潭,共同组成了三叠式的瀑布。斗母宫东侧沟洞内.由三个小跌水组成的三潭迭瀑.每级落差约3米.潭滋相连颇具特色.紊有“小三潭印月”之称。

泰山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及其塑造的微地貌景观很多,诸如大众桥和樱桃园处的洪积扇的扇中扇、壶天阁的谷中谷等。都很有特色。

从泰山发育的三级夷平面、三折谷坡、三级溶洞和三级阶地等众多徽地貌景观看,均反映了泰山总体上升的特点,同时也可看出.泰山新构造运动的阶段性和间歇性十分明显,它经历过强烈上升阶段和相对橡定阶段的多次交替,泰山自新第三季以来,至少有过三次较明显的上升。这些三级阶地、三级溶洞、三折谷坡的各级相对高差的变化.说明泰山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段,以及同一地段的不同阶段.地壳的上升量是不等同的。新构造运动这种差异和不均衡性,对泰山复杂多变的地貌景观产生深刻的影响。

好啦,今天就给大家说到这里了。我们明天再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