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秋风送爽,偏关县楼沟乡迤西村的沟湾、梁峁上,沉甸甸的谷穗,黄澄澄的玉米,火红的高粱,正等待着辛苦耕耘一年的人们来收割!村民们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最开心的秋收季节!
迤西村,因位于古迹石钟乳溶洞“溪洞”西而得名,位于偏关县东南18公里处,由原来的迤西村、马圈咀村、张家坪村三个行政村于年底合并组成,共有迤西、马圈咀、韩家圪垯、张家坪、黑地坪五个自然村。太原理工大学驻偏关县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何化春,于年6月来到这里,担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在迤西村度过的每一天,都有他忙碌的足迹和充实的回忆。
今年春播时,天降喜雨,作物应时播种,出苗整齐,夏季时有降雨,作物长势喜人。金秋十月,正是谷子、糜子、高粱和玉米收获的时候!村民们起早贪黑忙着秋收,田间地头一摞摞割倒的谷子,山间路上,一辆辆三轮车往来运送着需要晾晒的谷物,宽敞的场面上,一袋袋装满粮食的袋子整齐地摆放着!村民们丰收的喜悦为何书记忙碌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快乐!在迤西村度过的四百多个日日夜夜,何书记一直在忙碌着,时隔一年多,他已经对这个村落、这里的村民有了深深的感情!
初到迤西村时,何书记凭借丰富的脱贫攻坚驻村经验,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工作状态,调研基本情况,熟悉村情民情,深入农户走访,为驻村帮扶找准措施和路子。他认真收集各种资料,仔细翻阅历史档案和近期资料,不懂和疑问之处都一一与村委班子成员核实,或者亲自到自然村去调查核对。通过短时间内的一次次入户走访,何书记很快了解了村里户和五个自然村的基本情况,常住的村民们也逐渐熟悉了这位远道而来、说话带着南方口音的第一书记,愿意打开话匣子,与何书记话家常,聊邻里,论理短。
掌握迤西村基本情况后,何书记与村两委成员多次讨论分析,并快速地梳理出工作重心和脉络,找准了抓党建促治理能力提升和农业科技帮扶的突破口。
谈到抓党建促治理能力提升,不得不提起年7月,迤西村党支部策划组织的“庆祝建党周年”主题党日活动。那时候,何书记驻村不到一个月。如何通过组织党建活动提升支部的凝聚力,何书记可是费了好多心思!他反反复复修改几次策划方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有了充分的预测和预案。通过这次精心策划准备的主题党日活动,紧紧凝聚了党支部力量,提升了支部组织能力,同时也发现了村干部工作中的不足。藉由这次党日活动,何书记趁热打铁,协同村两委班子成员,详细制定了村职责清单、村任务清单、村干部职责清单、村干部任务清单、村干部履职行为负面清单等五个清单;强调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制度;班子成员定时开展理论学习和民主生活会,村两委班子的工作任务更明确,服务百姓的导向更清晰。
在全国上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迤西村结合乡村“六乱整治”和环境治理,制定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和门前三包制度,开展最美庭院和星级文明户评选,评选结果通过“红黄”榜公布;制定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激发党员服务群众的“内生动力”,激励广大党员在各项工作中“打头阵、当先锋、作表率”;扎实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专项工作,建立合同台账、固定资产台账、资源性资产台账、债权台账、债务台账、收支台账6个台账;制定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和村集体经济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长效机制。
在抓党建、建立健全村委工作制度、提升工作能力的同时,何书记还健全了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打通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最后一米”:3个党小组是其中的小网格,47名党员按3个党小组包联住户,实现本村、县城、县外住户的网格化管理。这个组织体系还可将疫情防控、防返贫监测、护林防火、矛盾化解、医保缴费、养老认证、应急救援、救灾等其他日常和非日常工作一并纳入,实现多元协调的闭环管理,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借助网格化管理体系,便捷地实现全村户人的防返贫动态监测,在第一时间为重点户和困难户提供帮扶。
在科技帮扶中,何书记也是煞费苦心。他的桌旁和床头,摆放着经济林管理、杂粮生产深加工等相关书籍,他学习《大国之本》、《粮食危机》、《乡村振兴促进法》等相关“三农”书籍,多次参加世界乡村振兴大会、中国(车河)有机论坛、中国绿发会乡村振兴论坛等高端会议,加入了“我们都是生态人”“零污染家乡建设者”“心田·有机学习”“山西乡村振兴研究会”“山西农业大学校友会太原分会”“在岗第一书记”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