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记录展示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景区地质遗迹和地质风貌,11月,组织多位摄影爱好者来到位于房山区河北镇的石花洞,拍摄景区内的地质景观、美丽风光、人文活动。
石花洞,又称十佛洞,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南车营村,距离城区50公里。石花洞有七层,层层相连,洞洞相通。洞中生有绚丽多姿、奇妙异常的石花,洞内的岩溶沉积物数量为中国之最,其美学价值和科研价值也可居世界洞穴前列。与闻名中外的桂林芦笛岩,福建玉华洞,杭州瑶琳洞并称我国四大岩溶洞穴。
石花洞园区有各类岩溶洞穴30余个,分布在大石河沿岸,洞穴位于距今4.9-4.5亿年期间,形成的石灰岩中(地质学家称为“奥陶系”)。其中最为著名是石花洞和银狐洞洞穴是在距今约十几万年前开始形成的,是中国北方温带气候条件下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洞穴内次生化学沉积物千姿百态,堪称溶洞的艺术殿堂。
岩溶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地貌现象的总称也叫“喀斯特”。“喀斯特”是原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石灰岩高原的地名,意思是岩石裸露的地方,那里有典型的岩溶地貌,“喀斯特”一词意为岩溶地貌
是“karst”的音译。
地下岩溶蚀空形态有喀斯特管道,地下河(湖)、溶洞等,堆积形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灰华等。洞穴顶部的滴水向下渗透
溶液会慢慢蒸发,碳酸钙会缓慢沉淀,时间久了,就形成了碳酸钙沉积。由下往上生长的称为“石笋”,由上往下生长的叫做“石钟乳”,石笋和石钟乳分别向上和向下不断生长,最后连接成为一体,称为“石柱”。
4亿年前房山地区曾经是一片海洋,在海底沉积了厚度巨大的碳酸钙沉积物,变成岩石后就是现在的石灰岩。在万年前华北地区发生了构造运动,流水对地表和地下的岩石进行侵蚀,房山地区的许多洞穴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石花洞就是在经历了多次抬升后所形成的多层溶洞。
(责任编辑:甄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