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想到,去九乡的路这么遥远。“小包”在红色土壤与绿色田野覆盖的重山叠岭间不懈地急驰、穿梭,放眼看去,云南特有的山地风貌尽收眼底。开阔的空间在蜿蜒的山路两旁无限绵延,碧翠的松柏频频向后移去,松快的心情就在这样的包围中尽情舒展。

环山的公路虽然曲折,却是那样的紧实平展,车轮舒适地向前碾去,偶有农人赶着马车或妇人背着竹篓掠过,给自然朴质的山野画增添了几分写意的美感。

无意于便捷的景区,不执念于溶洞的风光,在景区外的餐馆吃了一碗米线,以增气力,好助行路。

选择溶洞售票口外侧的土路上得山去,沿着牛粪点点的山路去寻找天然的轨迹。绿树绿草绿野的遍布,让人忘记了此刻究竟是冬天还是春天。黄褐的岩层裸呈在逆江的土层间,抓一把这与家乡的黄土完全迥异的土质,研碎在手里,土红色便顷刻沾染上手心,就像画师的颜料,一下子难以褪去。

循着景区的方向望去,长长的索道的一头,褐褚相间的裂岩陡然飞峭,引人遐思,叫人难以止住往前走去的念想。

转过高处的岔口,山路便向着谷底伸去。笔挺的松柏参入云天,曲曲绕绕的虬枝相互攀援。索道更近,人声更喧。那里应是溶洞的底处吧,纳满了游人的色彩斑斓的景点。

我不甘心就此到人为的景区观览,转而在密林中逡巡,以期在幽静的大自然中独处。好在今天时间尚早,可以绝对尽情地行走,耶!

向前走了好久才渐渐发现,原来一开始路上的粪便就是马粪,索道下端的站口外,山谷环拥的低凹处,正是一个大的马场,好几匹马儿游弋其间。错了,是被拴在桩子上。看样子,这里便是谷的尽头了。只是真的不甘心就此折返,便朝着远处的两棵大树走去。

那是怎样粗大的树干啊,在碧翠的竹林间特别突兀地呈裸着,褐黑的外表显出几分古老的沧桑,叫人不由地怀疑是否人为的骗局。为了一探虚实,便径直越过马场赶上前去。还未触摸,便已窥出端倪,那分明就是水泥跟石头的结晶!可是人为的景致在许多时候都是那样的逼近真实,叫人又不得不拍手称快。

正欲另觅蹊径,一处湿地引起了我的注意。若无人迹,怎会有水湿,天生的好奇心促使我不由得拔动了脚步。觅着湿迹而上,渐闻潺潺水声。待看去,只见一股细细的流泉缎带样隐潜在草石深处,让人猛一阵激动和惊喜。

这是怎样细微的生命哟,若有若无,只以潺潺的声响征表着自己的存在。如果除却这天籁样的声音,谁还会知道如此荒莽疏落的山林深处,会隐藏着这样一泓清冽的所在。无怪乎有那样一块湿地了。

循着泉流向上攀援,在山谷的更窄处,一个不大的洞窟穴居崖间,第一次看到泉眼的源头,猛一阵激动袭来,不胜欢悦。

踩着碎裂的石块,小心翼翼地跨过清浅的突突冒着气泡的水汪,直走到岩窟的底里。面对着如此贴近的一泓清澈的生命,和那山泉涌出的豁口,胸中竟然一片空白。所有的感觉汇成最简单的词语就是激动、感动,就是长时间难以息止的心跳和无声。

青黑的苔绒扶挟着缓缓而下的泉流,在偌大的斜岩上吃下去一道不浅的流痕。默默地凝视着这样一处幽谧的所在,我的心在感动中复又震慑,在撼动中复又宁静。是啊,这是一泓怎样坚毅而不凡的生命呵,没有赞许与欣赏,没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