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586613.html

“最后悔的是没有给孩子一个好的原生家庭。都是我的错。”

在评论区看到这样一条留言,很心疼,也很触动。我不知道这位朋友经历过什么,但却真切地感受到其中的痛苦、懊悔和愧疚。

如果,您也跟这位朋友一样,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失败,愧疚于没能给孩子一个理想中的家庭,那么让我告诉您一件事实:“原生家庭”也没那么重要。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这是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据说是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的。

可是,如果您真的看过阿德勒的著作,或者看过岸见一郎那部著名的解读阿德勒心理学的《被讨厌的勇气》,您就会发现,这位心理学泰斗更可能说的一句话是:“原生家庭”不过是个借口,是你自己选择了不幸。

听上去有些刺耳,是吗?请您相信,咱们远比自己想象的,更有力量。

“解释”的力量

让我们先从知觉说起。

拿视觉举例,我们能看见,是因为眼睛里有许多光感受细胞,能够把视网膜上的光信号转化成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而大脑对这些信号进行解释,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画面。

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经过大脑“解释”过的,并不能算是完全的真实、客观。比如下面这张图,您看到了一堆黑点吗?

如果,我告诉您这幅画里有一只狗,再看看这张图,看到那只狗了吗?

正是依靠大脑解释的力量,一幅画既可能是妙龄少女,又可能是丑陋的老婆婆。

一幅画尚且有如此不同的解释,对于我们遇到的各种事件经历,解释的差异就更大了。

就拿出身乡村家庭来说,这是个客观现实,但解释的不同,带来完全不同的人生。

马加爵因为自己出身贫苦,感到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终于因为同学的一句无心调侃,愤怒到杀人……

俞敏洪为自己的出身感到自卑,一度觉得自己处处不及别人,最终靠着狂背单词,成为“人形字典”,获得了自我救赎。

而我的一个大学同学也是农村出身,却从来没在他身上见过“自卑”二字。虽然家里没空调,没穿过名牌衣服,可是当他讲起在乡下自制气枪、探溶洞、抓萤火虫的经历时,每个城里孩子都羡慕得两眼冒光。——这位同学大学成绩一般,现在成了企业高管。

原生家庭确实影响不小,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被绑在上面,没法改变。也许我们确实生长在一个缺爱的原生家庭,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能养育出有爱的孩子,我们毕竟不是“恒河猴”,我们有更强的思维能力和自控力。

最有力的一个反正,就是离婚家庭的孩子。即使原生家庭完全破碎,仍然有许多孩子带着伤痕,活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话说回来,谁心理没有几条伤痕呢?

作为父母,我们当然希望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积极的原生家庭,但是许多事情也并非完全由我们掌控。而我们真正可以做的,是教会孩子如何积极的“解释”,记住那些美好的时刻,而不是把痛苦解释得更痛苦。

我们需要教会孩子:当妈妈大吼一顿后,把它解释成“妈妈今天不高兴”,而不是解释成“妈妈讨厌我”……

我们需要教会孩子:当考试不及格,把它解释成“这次有好几个题目不会做,我可以一个一个地学会”,而不是解释成“我就不是读书的料,干嘛要这样受折磨。”

我们需要教会孩子:当父母吵架、甚至离婚,把它解释成“他们的婚姻不成功,我可以比他们做得好一些”,而不是解释成“男人(女人)都不可信。”

这当然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做到的。

幸运的是,积极心理学在这个领域已经做了不少研究,在塞利格曼的《幸福五部曲·教出乐观的孩子》中,有不少实用的,经过大样本测试的训练方法,来训练孩子4项乐观的基本技能:

1、捕捉思维:在难过的时候,尝试指认出那些一闪而过的想法。这些想法很难被感知到,但会严重地影响孩子的行为。

2、对自动思维进行“评估”:要明白那些“第一想法”可能是不可靠的;

3、在坏事件发生时找出“更正确的解释”,来挑战自己的自动思维;

4、化解灾难性思维。

篇幅所限,今天咱们重点放在”捕捉思维”。

而这一技能的核心是,要让孩子认识到:思维是可证实且可改变的,不必一定要相信进入脑中的第一个想法。

察觉的训练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35%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