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小流

出发

早晨8点半准时出发,朝着北京城的东北方向,驱车多公里,直奔河北省兴隆县。一路上我们四人说说笑笑,加上“老司机”车技了得,不足两个半小时便到了兴隆县城。

吃饭

已是中午11点。“饭点”一到,就经不住路外各类餐馆的诱惑。于是我们决定先填饱肚子,再“探洞寻宝”!

溶洞揭秘

容我娓娓道来……

午饭过后,再启程。绕着山路兜兜转转,大约半小时终于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兴隆溶洞。原地取材,碳酸盐岩堆砌而成的大门,凹凸有致,格外壮观(彼时大雨,原谅小编蹩脚的拍照角度)。

跟着同行的工程师一道,在导游姐姐的指引下“走后门”进洞。要先走过一段长长的洞内通道,从未到过任何溶洞的小编内心充满期待。然而冷飕飕的溶洞(常年温度15C°)差点消退了小编满满的热情,直到通道走尽,各形各色的钟乳石展现在眼前,大家齐声赞叹:真美!

各形各色的钟乳石

小编忍不住发问,

如此奇特又壮观的地质景象,是怎么形成的呢?

同行的工程师哥哥便开始了耐心的讲解,

溶洞

其实就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表现形式。地下水从碳酸盐岩区域流过,沿着岩石裂隙进入岩体,导致裂隙在水流溶蚀作用下不断扩大,形成溶洞。地下水溶解了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形成弱酸性的溶液。该溶液在流经碳酸盐岩裂隙的过程中,必然会溶解岩石中的碳酸钙。携带碳酸钙的溶液最终到达洞穴。由于洞穴内的环境条件与外界条件有差异,使得溶液中的二氧化碳溢出,从而导致碳酸钙的再次晶出,形成各类石钟乳。

水动力条件的差异,导致洞穴内沉积不同形态的钟乳石。如滴水沉积形成鹅管、石吊管、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流水沉积形成石幔、石盾、石瀑布、石旗、地石盾等;池水沉积形成流石坝、边石等;飞溅水沉积形成石葡萄、石环等;毛细水沉积形成石花,卷曲石等。

鹅管与石吊管

小编听完讲解之后,觉得大多数钟乳石类的命名还是非常形象的,能够通过名称脑补它们的形成过程。比如鹅管,晶莹剔透如空心细玻璃管。在水滴缓慢的情况下,形成中空的鹅管,如若水流过慢,则会在鹅管底部沉积,如此以来,鹅管便不会长长,而是变粗,形成石钟乳。在水滴较快的情况下,水溶液直接滴在洞底,进而慢慢向顶部生长,形成石笋。石笋不断向上,石钟乳不断向下,总有那么一个瞬间,二者相接,便是石柱的诞生。

石钟乳

石笋

上有石钟乳,下有石笋,若继续生长,连在一起,便成石柱

以下请欣赏兴隆溶洞实景拍摄美图~机智的朋友们能否对应图名联想到他们的形成过程呢??

边石

石降落伞

石盾

石瀑布

流石坝

石幔

石环

兴隆溶洞的寄主碳酸盐岩为距今14亿年的雾迷山组白云岩,溶洞面积达多平方米,至今仍在发育生长。溶洞内可见类型众多的钟乳石,包括石钟乳、石笋、石柱、石旗、石葡萄、石环、石盾、边石、流石坝、石花等,奇形怪状,姿态甚美。

每种形态的石钟乳背后,都是一段长达数万年的蜕变史。水溶液中的碳酸钙分子,不甘束缚,滴滴凝结成千姿百态,见证不朽。

小编作为探路先锋,此行收获颇丰。第一次亲身观赏溶洞内貌,并了解到奇石背后的故事。不知道你是否也被勾起“馋虫”,想要去兴隆溶洞一饱眼福呢?那就时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