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山谷纵横交错,气象万千,特殊的地质构造,使这里形成了众多的岩溶洞穴,它们自古便有“幽燕奥室”之称。据统计,大石河流域分布着多个溶洞,形成了独特的溶洞文化。春暖花开,这些溶洞也吸引了众多访古探幽者。

霞云岭鱼洞中的元代石刻马垒摄

前段时间,好友天翔说,他在霞云岭乡发现古代摩崖石刻,问笔者是否知道。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这处摩崖石刻属于元代摩崖石刻。石刻内容在《百花山志》书中有简单记载:堂上村,“村南山地有天然溶洞,称鱼洞,海拔约米,因洞内地下河里生活着鱼类,因此而得名。洞深余米,洞体分为三层,洞内有石花、石钟乳、石幔、石莲花等。洞内有一宽敞的大厅,洞口崖壁左侧有刻字‘至元十二年正月初冬日’,右侧有刻字‘至元十八年五月’。”

遗憾的是,书中对这处元代摩崖题记未全文刊载,其价值尚未被知晓。

后来,笔者特意前往古洞探查。古洞位于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南一个叫“鱼洞港”的山上。从蝴蝶谷步道处向上攀爬,一路穿林过涧,便可抵达洞口。此洞当地人称之为“鱼洞”,洞内原有暗河(今已干涸),河内有鱼,因此而得名,洞内通风良好,常有蝙蝠出入。洞内幽深漆黑,洞口处云雾萦绕,恍若仙境。洞中存有自然形成的钟乳石,比如石花、石笋、石幔等,走到洞尽头需爬行进入,洞里厅厅相连,且洞内遗存有古代炼沙开凿的大坑。

洞口有人工开凿痕迹,且能看到元代摩崖,其中左壁(站在洞口向外看)摩崖刻字通高20厘米,长44厘米。题记竖刻共七行,自右向左竖刻楷体字,文曰:“至元拾弍年,正月初冬日,金玉局占。”后面有人名:“王二、刘三、刘十、姚二。”

“至元拾弍年”为年,洞右壁刻另一处元代摩崖,年代较左壁稍晚,竖刻楷体字共三行,自右至左刻“姚二心,至正可□上,至元十八年伍月。”

因“姚二”在至元十二年和至元十八年的摩崖石刻中出现,查阅资料得知,此人归金玉局管理,他曾参与了鱼洞的两次较大官方开采。从摩崖的刊刻内容及字体可以看出,两处摩崖很不规整,属于开采人员的简单记录,意在记录相关人员的到访时间,从这些有限的信息中可以知晓鱼洞中盛产矿藏,是元代官方制造手工业的重要原料产地。

洞口左壁的摩崖题记中刻“金玉局占”是此次考察的重要发现。金玉局是元代重要的官营手工业机构,掌造金玉冠帽、系腰束带、金银器皿。目前发现的金玉局相关石刻文字资料,多集中于当时的元大都地区,因金玉局掌管石料开采及石碑刊刻,故而在碑石中较为多见,但“金玉局”在所辖原料产地刻有记载,实属罕见。

据《元史》载,在元代中央政权中,工部“掌天下营造百工之政令。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缮葺,财物之给受,工匠之程式,铨注局院司匠之官,悉以任之”。

工部之下分工精细,设名目繁多的院、台、府、监、库、司、局、寺、仓、署、所等官署。其中,将作院是工部下设的机构之一,“掌造金玉珠翠犀象宝贝冠佩器皿,织造刺绣缎匹纱罗,异样百色造作。”将作院领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府下领玉局提举司、金银器盒提举司、玛瑙提举司、阳山玛瑙提举司、金丝子局等机构。

鱼洞元代摩崖中提到的金玉局,即为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的前身。“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秩正三品。掌造宝贝金玉冠帽、系腰束带、金银器皿,并总诸司局事。中统二年,初立金玉局,秩正五品。至元三年,改总管府,置总管一员,经历、提控案牍各一员……”由此可知中统二年(年),立金玉局,至元三年(年)改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

关于元代金玉局的地址,据《析津志辑佚》载:“坊之东,金玉府内有琉璃碧瓦所盖八座藏。藏经板在内,甚为精制。”据此,当代学者侯海洋考证,元代大都城内的金玉局,于元代末期与大都城内的法藏寺合一,大概在今天的金融街金融广场附近。

鱼洞里的元代摩崖石刻,刻于至元十二年,此时金玉局已改称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元人不刻更改后的名称而沿用旧称,可见元人一直认可金玉局就是金玉府的事实。另外,当时在新旧名称的使用上也没有明确规定,以致出现了摩崖刊刻的随意性,这在元代碑刻中多有印证。如泰定四年(年)《泰定石刻武士像》、至正十年(年)的《涿州儒学藏书记》均刻有“金玉局”。

至于摩崖题记中出现的“姚二、刘三、刘十、王二”等人名,应是雇用的当地汉人,以完成每年规定的岁课上缴任务。

据《元史》载,元代设有岁课制度,即对天地自然之利,山林川泽之产所征的税收,从刊刻题记的人员中可以看出,他们均属于金玉局中级别较低的人员,被派往各地区,从事艰苦的矿石开采工作。

房山的西部山区溶洞众多,溶洞中天然形成的石花,精美异常,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除此之外,岩溶中储藏有丰富的矿藏,如银、水晶等,古人常涉险入洞,或为寻古探幽,或为采矿勘查。目前在这一地区的溶洞中发现的元代摩崖均与采矿有关。比如,上方山的云水洞,古奥幽深、奇石嶙峋,洞内石壁上曾先后发现“至元二十年摩崖题记”“至元二十三年摩崖题记”“至元二十九年摩崖题记”等。这些摩崖石刻的内容与鱼洞里的题刻内容大致相同,均记载入洞开采矿石的年代及人员。

《元史》记录了房山深山洞穴中银矿丰富,常有人于洞中开采矿石。特别是霞云岭地区的溶洞中盛产银矿,至清代仍在开采,发现于房山山洞中的元代摩崖石刻,则印证了文献记载的真实性。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元代金玉局担负着为统治者提供宫廷器物、珍奇宝贝的重任,它向各地派出大量匠人,寻找制造宫廷用品的各种原料。当时,鱼洞直接被元代官营手工业机构强行征用,垄断其生产过程,以满足统治阶级奢华生活的需要。他们所制造的各种宫廷用品,是等级和身份的象征,几乎都是为统治阶级享用,极少流入民间。

原标题:霞云岭鱼洞元代摩崖石刻里有“金玉局”字样金玉局为何出现在房山

来源:北京晚报作者:马垒

流程编辑: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