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七月与安顺
是时间和地点的完美搭配
当很多城市开启35℃高温模式的时候
安顺,依然那么“冷静温婉”
60%的森林覆盖率
米+的海拔高度
为这座城市贡献了怡人的凉爽与绿意
七月,22℃左右的平均气温
东南季风、西南季风的相遇
为这里的空气带来充沛的水分
空气湿度、日照时间、紫外线强度
当这一切都刚刚好
便滋养出安顺这个避暑胜地
(绿色宜居安顺。潘军翔摄)
生态质量不断提高
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资产稳步增加
安顺
拥有了适宜的高度
奇妙的纬度
舒适的温度
清润的湿度
宜人的风速度
优异的水质洁净度
适中的紫外线辐射度
高含量的负氧离子浓度
(安顺市虹山湖公园成了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场所。毛莉业摄)
安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
境内瀑布、溶洞密布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有大大小小多个瀑布
(陡坡塘瀑布。)
银链坠潭瀑布、陡坡塘瀑布、滴水滩瀑布
当然还有亚洲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
安顺,因此有了“瀑布之乡”的美誉
(黄果树大瀑布。卢志佳摄)
七月的白水河水量充沛
黄果树瀑布倾泻下无数“白练”
气势磅礴地坠入“碧渊”
在空中腾起无数水雾
越靠近它越觉得凉意扑面
(晨曦中的黄果树大瀑布。王江摄)
喀斯特作用于安顺大地上
雕琢了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的洞穴奇景
在七月的酷暑天
泛舟水溶洞
除了领略世外桃源般的光怪陆离
更可享一份额外的清凉
(安顺龙宫。)
(安顺紫云格凸河。陶亮摄)
(安顺镇宁夜郎洞。)
山高谷深,道路崎岖
安顺的地形条件和贵州的大部分地区一样
但这里的人们
用科技与智慧
在与地形的博弈中扳回一局
(坝陵河大桥。卢志佳摄)
距黄果树瀑布不远处
一座火红的大桥飞架在坝陵河水道上
这是世界首座在山地峡谷建设的
跨度超过千米的大桥
缩短时空距离的同时
坝陵河大桥也成为中国西部的“交通奇观”
(航拍汽车驶过坝陵河大桥。卢志佳摄)
人与自然的亲密共处
也在安顺塑造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比如土层较厚、起伏不大的山地
被改造成一片片茶园
(安顺一处连绵起伏的茶园。王曦摄)
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的环境特点
极适宜茶树生长
当地40万亩生机盎然的茶园
开启了经济与生态双赢的发展模式
(安顺市西秀区鸡场乡十二茅坡茶场的采茶场景。卢志佳摄)
比如安顺随处可见的传统民居
也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安顺镇宁高荡村航拍图。卢志佳摄)
(高荡村的民居多以石块为墙、石板为瓦。卢志佳摄)
这些“石头寨”的附近多石山和页岩
提供了大量石料资源
当地的汉族、苗族、布依族虽有不同的文化
在建房时却高度默契
都选择就地取材
不用一砖一瓦盖成石屋
(航拍安顺西秀区“云峰八寨”之一的本寨屯堡村。卢志佳摄)
(汉族民居不少沿袭了三合院、四合院的特点。卢志佳摄)
或许是用石头打造的原因
这里的时光总是走得特别慢
经受数百年风雨的石墙石瓦
连同这里的居民一起
几乎不曾变了模样
(身着传统汉服的屯堡女性。罗永忠摄)
自明朝迁移屯兵至此
“屯堡人”就在此结庐而居,繁衍生息
他们至今还保留着数百年前的衣着式样
从民族学上来看
他们属于汉人的分支
谁也没想到
经历时代无数次风云激变
“屯堡人”竟在安顺的大山里
留住了汉族人的“旧模样”
(安顺云峰屯堡的地戏表演。张争鸣摄)
安顺
是烟火气的蕴养之地
对安顺的探索
离不开美食相伴
多民族、跨地域的聚合
为这座城市
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滋味
(安顺裹卷。图片来源于网络)
(油炸粑稀饭。图片来源于安顺市人民政府网)
(油炸鸡蛋糕。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瀑乡”
“屯堡文化之乡”
“蜡染之乡”
“西部之秀”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哪一个是你心中的安顺
(安顺山里江南旅游休闲度假区。)
身处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安顺的故事都和山有关
自然曾在这里留下许多难题
但这里的人们
努力用古老智慧和现代科技
学会与山地和谐相处
让奇特瑰丽的自然景观与古朴神秘的山地文化交相辉映
(安顺城市会客厅——虹山湖公园。潘军翔摄)
看不尽的起伏山峰
探不完的地下溶洞
许你一场又一场
绚丽多彩的喀斯特盛宴
七月的安顺
绝不负你的远道而来
策划:陈 淼
监制:谢素香
作者:卢志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