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县井陉,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各类文物古迹众多,洋洋大观。
在这其中,位于井陉南障城七狮村西部山中的千佛崖石窟,是第二批被列入河北省文保单位名录的艺术瑰宝,在太行山深处散发出夺目的光芒。
井陉千佛崖石窟
千佛崖石窟又名千佛洞、千佛寺,顾名思义,因洞内石佛造像众多而闻名。
千佛崖石窟依山而建,利用天然溶洞雕琢而成。从七狮村旁的公路仰望,就能看到位于半山腰上的石窟洞门,崖与山体浑然天成,内藏玄机。
从山脚拾阶而上,蜿蜒曲折的羊肠小径大多被荆棘衰草掩盖,需要细细寻找才能曲径通幽。
爬山20余分钟,来到千佛崖石窟洞外。明代的石券门额上,嵌着“千佛古洞”的楷书石匾。
旁边一棵健硕的铁树,树龄已有余年,如今仍是枝繁叶茂,苍劲古朴。
千佛洞入口
根据《井陉县志料·金石》记载,千佛崖在七狮村村西,素有“圣境大观”之称。洞窟始建于“北齐河清四年”,兴于隋、唐,宋、明、清历代均有修建,距今已有余年历史。
当地人世世代代口口相传,“千佛洞,洞套洞,洞中有洞;石琢佛,佛连佛,佛外有佛。”
年的铁树
千佛洞分为上、中、下三洞,其中最大的中洞,整体形状如同一个长条口袋,洞口处宽约3米,中部宽5.5米,中洞最深处宽6至8米,洞深约50多米,洞穴高度在10至15米之间。
千佛崖石窟的中洞,也是石造像的主要雕刻区域,石窟内共雕刻有余尊佛像,从石窟中洞入口处沿两侧洞壁分层排列,这些佛像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千佛洞佛像
石造像面相长圆,直鼻小口,双目微启,身着袈裟,右肩覆偏衫,大部分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
其中既有两米多高的大造像,也有20余厘米高的小像,有几尊造像尚留有靛蓝、石青等颜色,让人能够一撇当年这里的美轮美奂。
道教三官像
此外,在中洞中央位置,还雕刻有道教的典型神像——三官像,造像高约0.4米,总宽为1.2米,三官造像皆头戴冠冕,身着圆领博袖的道袍,足登云履,形态与服饰都与一旁的佛教造像大异其趣,这些造像,对研究我国北方宗教的传播与融合等,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走近中洞洞尾,会看到这里堆石为阶,扶石梯而上,就会发现别有洞天,还有一个更为幽僻的上洞。
千佛洞佛像
上洞宽约5—8米,深大约25米,这里少有人力雕琢的痕迹,多了一分溶洞的自然之美。
千佛洞外,有明、清两朝重修石窟的记事碑,碑上文字大多泯灭难以辨识,风霜侵蚀虽带走了文字,却为这千年石窟,留下了更多静谧之美与瑰丽的传奇。
文
石家庄日报刘真
图
资料图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