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兴文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兴文石海、僰王山、洞乡大酒店、苗寨风情酒店、兴文美食、兴文苗族特色商品一条街、苗族花山节、大坝高装...
助力兴文创建天府旅游名县
兴文乡镇文旅资源推荐
“大比武”活动来啦!
今日美景
洛浦大海子
清·光绪《珙县志》有关于“洛浦龙潭”的记载曰:在知乐乡珙水之上源也,内存龙,能出风云起雷电。每祈辄应。光绪六年奉旨御书“青宵甘霤(liu)”四字匾式悬挂。由此可见,洛浦龙潭的更多知识有待进一步挖掘提升和掌握。
洛浦村大海子呈椭圆形,面积4-5亩,据当地人介绍,这个沼泽地浅处约2米深,最深处超过10米。当地村民曾经将一根10多米的楠竹杆插入海子中也没有触底。
今日故事
大美周家(罗元彬)(二)
发源于仙峰山的两道山脉,南山相对安静,北山却尤其显得热烈。她在时不时踢跩出的脚步中,留下了许多神奇的洞府。这些大小不一的溶洞,最为神奇壮观的要数神烟洞、神风洞和神龙洞了。
北山游走过嘉兴村的时候,在南面留下了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山丘。在这些层层叠叠的山丘之间,赫然形成了一个幽深的溶洞,这便是神烟洞。由于四面山峦紧密,峰峰相连,在紧凑的山丘深处常常烟笼雾绕。走进这一个山谷再看那一个山谷形状也差不多,恰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
如果你乍入其中,没有山民的引路,一定会迷失方向,找不到归途。因此,当地人称这个奇怪的地方叫乱山包。这乱山包的烟雾便来源于那个奇怪的烟雾洞了。洞口斜挂在山脚,宛如一只巨蛙张开的大口,洞内喷出重重烟雾来。站在洞口向内望,目之所及仅在几米开外。洞口徐徐向下,形成六十多度的斜坡,相当陡峭。更加洞内潮湿的空气,让原本陡峭的斜坡显得特别滑。因为烟雾比较大,所以若干年以来还没有人亲自进入过洞内探寻过它的究竟。也许这一团迷雾遮挡了它的许多待揭开的谜底吧!
沿着山势南行,在周家村范围内又突然形成了一个阔大的溶洞。洞在荆棘密布和灌木掩映的山深处。外洞甚是阔敞,像一个天然的会议厅,可以容纳上千人在这里聚集而毫不拥挤。沿着幽深的洞道径直往里走,那些岩浆滴落下来历经千万年形成的石笋和石钟乳便逐一呈现在眼前:或如金龟探海,或似龙宫献瑞,或如五谷粮仓,或似天生华表……千奇百怪,不一而足。愈往洞内,愈是神奇。从内洞吹过来的风凉飕飕的,愈往洞内走,凉气愈是逼人。
这一座神奇的洞府没有人曾走到过它的尽头。探访的人们多半走到两三公里的行程,因为耐不住瘆人的寒气,也便撤了回来。毕竟,这一路的景色已经足够迷人了。这便是神风洞——一个让人着迷却又无法一窥全貌的神奇洞府。如果说神烟洞是未解之谜,那么神风洞便是半解之谜了。至于未解的那一半,还在期待着那些敢于冒险的勇士。
在众多的溶洞中,最为平和可亲的便要数神龙洞了。当北山从和尚岩一路下来突然横截红岩河向烽烟寨方向行去的时候,在横截住河流的天星村和两岸村地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溶洞,这便是神龙洞。它的形成,本身就充满了神话色彩:据说远古洪水朝天之时,由于山脉堵住了水道,使北面的居民陷入一片水乡泽国之中。正当人们苦苦挣扎之际,恰好有巡天大力神从此经过,便将宝剑往山脚一捅,捅出偌大一个洞府来。
洪水消退以后,山北的人民又过上了安宁的日子。还没有进入洞府,便已经感觉到它确乎有些“神”了。神龙洞的主洞道并不深,从下洞口到上洞口大约四五百米,是山民们沟通外界的天然隧道。红岩河从上洞口倚着西面的洞壁流下来经过洞道,最终在下洞口附近流入了一个深黑的暗洞里,成为地下河,流入洛浦河去了。主洞道中最为神奇的景观便要数那像报时器一样的“三滴水”了。
在洞道中央,河心里凸起一块十多米高的巨石,巨石与洞壁相隔甚近,缝隙不足两米。这块呈椭圆形的巨石顶端,经年累月被从洞顶滴落下来的水滴击打,“凿”成了三个饭碗状的石窝。从洞顶滴落下来的水会随着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而转移方向。早晨滴在东面,正午滴在中央,下午又滴向偏西的位置——真是一个报时的天然沙漏!因为这块巨石形状如鼓,山民们呼之为“石鼓”。它处在洞道正中央,从两边洞口照进来的光线充足,因此驻足流连观赏这一奇景的人们不计其数。有些时候,山民们赶路渴了,还会沿着不知何年用錾子凿成的石级攀上石鼓的顶端去饮用从洞顶滴落到石窝里的甘泉。
主洞道虽是不甚幽长,然而它的岔洞却尤其的多,各个岔洞内的景观也极为奇特。那些石钟乳和石笋有的像柱子一样从洞底撑住洞顶,有的堆砌成各种奇形怪状的动物或是器皿造型。从不同的角度看,它们会给人以千变万化的感觉。真是神了!走在这些千姿百态的石钟乳丛中,不由得叫人感佩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这就是周家的溶洞。静美的溶洞,默默地躺在深山之中,亿万十年无声地诉说着地球沧海桑田的变迁。
灵秀的山水不仅衍生了如许静美的溶洞,还滋养了周家一万多勤劳质朴的苗汉儿女。在这片以石灰岩和风化岩为主的土地上生息的人们,千百年来传承着勤耕苦织的农业生产劳动习俗。
重重叠叠的山峦被大片的森林覆盖着。其中既有原生态的阔叶林、水竹林、方竹林,又有人工植造的针叶林、楠竹林、苦竹林。家家户户都把各自的林地料理得很是熨帖。因此,山民们修建房舍所需的竹木原料完全取材于自家的林地,也便节约了许多成本。不仅如此,山民们还以林业作为经济来源之一。每年靠出售木材、竹笋、原竹获取的收益甚为可观。
这覆盖着整个乡镇70%的土地的森林成为了山民们的聚宝盆。他们没有高深的学问,却懂得精心地管护林木,有节制地采伐资源,绝不至于竭泽而渔,断绝了子孙后代的财路。因此,走进周家的山村,一大片一大片翠色欲流的竹木林便会映入眼帘,让人感觉无边的舒爽。这便是睿智的周家人。他们靠山吃山,却又不至于让自己把财富变得山穷水尽。
因为有了大片的森林覆盖,所以周家这片土地的水土保持相当良好。苍翠的青山每年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氧气和充足的水源,让人们顺利地进行着生产生活。全镇九个行政村都属于以农业为主的村。一直以来,由于地域的局限,除了石屏村以产水稻为主外,其他八个村都是以产玉米为主。因为在那些地域内要么水源地势偏低,无法适应农田灌溉,要么区域内没有主要河道经过,无法开垦水田,因此,整个乡镇呈现出田少地多的局面。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单纯的粮食作物种植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人们发展经济的需求了。人们便开始拓宽思路,从固化的粮食作物种植中解脱出来,向种植经济作物转型。近年来,许多农户通过种植烤烟寻找到了发家致富的途径。但是由于烤烟在生产过程中要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又要耗费大量的燃料资源,越来越多的农户深感种植烤烟已经不是唯一的致富出路了。
如何才能找到一条既节能环保又经济实惠的致富道路呢?随着上级关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当地政府结合地域特点提出了转型发展蚕桑产业的构想,引领广大农户走向种桑养蚕的致富道路。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成功地证明了这一举措的可行性。至今,周家范围内桑园种植上万亩,全镇养蚕大户上千家。走进养蚕人家,听那些白胖胖的蚕儿悠闲地吃着桑叶,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就是一曲美妙的致富之歌。蚕农们将一片片碧绿碧绿的桑叶变成一个个白亮白亮的蚕茧,再变成一沓沓红彤彤的钞票塞得腰包鼓囊囊的时候,脸上写满了惬意,就连做梦都不知道笑醒了多少回!
夏日的清风徐徐地吹来,走在田间的采桑小径上,极目四顾一望无际的碧绿的桑园,让人感到无比神清气爽。间或有一二位采桑姑娘从小径边的桑树下探出头来,向你莞尔一笑,然后纵情地唱一首歌曲,此时,她们笑靥如花,百褶衣裙在桑园小径上飘过一片绚烂的彩霞,岂不是一道绮丽的风景么?
这便是周家,勤劳质朴而不乏睿智的周家。她以山水之灵秀、溶洞之静美、民风之淳朴正大步走在小康路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周家的灵秀山水、静美溶洞、万亩桑园正以其特有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她的靓丽——因为她就是一座价值无限的金山!
今日美食
桑果酒
味道天然,酒香浓郁,甘甜爽口,比葡萄红酒更加有营养价值,更加的时尚健康。
#秀美苗乡兴文有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