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预防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w/180817/6466855.html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①天圆地方说②地圆说③地心说④日心说⑤大爆炸学说(宇宙年龄约亿年)

2、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矮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3、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4、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可观测宇宙

5、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4.2光年(半人马座“比邻星”)

6、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7、月球的同步自转:月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与其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完全一样

8、月相观察: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9、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具有金锁链条件,有高级智慧生命——人类

10、探索地外文明:①远距间隔②频谱间隔③文明度间隔

11、日地平均距离:1.亿千米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2、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3、太阳辐射的波段: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0.15-4微米)

1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大气运动、水循环、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为生产生活提供能源。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珥)、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太阳活动峰年、太阳活动谷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信③形成极光现象④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8、地震:①震级②烈度③震中③震源④震中距⑤震源深度⑥等震线

19、地震波:纵波P波(固体、液体、气体)、横波S波(固体)

20、地球的内部圈层:三圈两界面(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21、地壳的特点:大陆厚,海洋薄,呈镜像关系

22、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23、岩石圈的范围: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

24、地幔的特点:铁镁硅酸盐;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25、地核的特点:铁和镍;分为内核和外核。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

26、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7、自然环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第四节地球的演化

28、地球的年龄:46亿年

29、地层:地壳上部呈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30、化石:多数是古生物遗体,少数是古生物活动的遗迹。

31、地层沉积环境:①氧化环境②还原环境③浅海环境③滨海环境

32、地质年代:宙、代、纪、距今年龄、动物、植物、地壳运动

33、恐龙灭绝的原因:①陨石撞击说②气候变迁说③大陆漂移说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

第一节流水地貌

34、流水侵蚀地貌:V形谷、河漫滩、河流阶地、牛轭湖、冲沟

35、流水堆积地貌:冲积扇、洪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江心洲

36、滑坡: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

37、泥石流: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38、泥石流避灾措施:向泥石流沟两侧迅速躲避。

第二节风成石貌

39、风蚀地貌:由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风蚀蘑菇、壁龛、柱、残丘、沟槽(雅丹地貌)。

40、风积地貌:风沙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新月形沙丘。

41、防风固沙的措施: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防护林带等

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42、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溶沟、石芽、峰林和孤峰、溶斗、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和钙华。

43、海岸地貌:海蚀地貌(海蚀崖、平台、柱);海积地貌(海滩、沙嘴、离岸坝、水下水坝)

44、冰川的分类:大陆冰川(南极洲和格陵兰岛)、山岳冰川(中低纬度高山)

45、冰川地貌的分类:冰斗、冰川槽谷(U形谷)、角峰和刃脊、冰蚀湖、峡湾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46、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天气变化)和杂质(凝结核)

47、大气成分的作用:氮气(生物体)、氧(生命活动)、二氧化碳(光合和保温)、臭氧(紫外线)

48、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

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

49、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选择性吸收、散射、反射。

50、辐射定律: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51、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

52、大气逆辐射:天空有云或空气中湿度较大,大气逆辐射较强。

5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太阳短波辐射进得来,地面长波辐射出不去

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

54、风:大气的水平运动

55、大气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56、小气候:山谷风、海陆风、城市热岛环流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水循环

57、水的行星:水、水体、水圈、水资源

58、水循环的过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59、水循环的分类: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60、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更新水资源②水量平衡③能量交换,引发自然灾害④塑造地形

61、洪涝灾害防治:洪水灾害(天气预报)和雨涝灾害(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62、影响海水表层温度的主要因素:①太阳辐射②寒暖流经过③季节

63、海洋表层温度水平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64、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表层区、温跃层、深水区。

65、海水温度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调节气候,冬暖夏凉。表层水温升高,飓风增多,浮游生物减少。

66、世界海洋的平均盐度和成分:35‰,氯化钠(味咸)和氯化镁(味苦)

67、影响海水表层盐度的主要因素:①蒸发量②降水量③淡水注入量④寒暖流经过

68、海洋表层盐度水平分布规律:副热带海区最高,赤道附近次之,高纬度最低。

69、海水盐度的垂直变化:浅表层、盐跃层、深水区。

70、海水盐度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影响渔业和生态。

71、影响海水表层密度的主要因素:①温度②盐度③压力④河流入海口

72、海洋表层密度水平分布规律:赤道向两极递增。

73、海水密度的垂直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密度跃层,低纬度变化大,高纬度变化小

74、寒暖流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增盐度,寒流降温减湿减盐度。

75、海水的运动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

76、洋流的分类:暖流和寒流

77、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沿岸气候②海洋生物③污染④航海

第三节海洋与人类

78、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

79、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海洋环境问题

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第一节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80、自然植被的类型:森林、草原、荒漠、苔原、草甸、沼泽等

81、人工植被的类型:各种农作物、人工林、人工草场、城市绿地等。

82、森林的分类:热带雨林、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等

83、草原的分类: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

84、荒漠的分类:热带荒漠、温带荒漠

85、植被的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

第二节土壤的形成

86、土壤的成土因素: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其它因素(地形、时间、人类活动)。

87、土壤剖面: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

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人口分布

88、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世界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有13个。

89、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全球54%。北美洲最高,非洲最低。

90、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五大因素)、人文(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

第二节人口迁移

91、人口迁移: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

92、人口迁移的分类: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93、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推力(消极因素促使移民离开)和拉力(积极因素吸引移民迁入)

94、国际人口迁移:二战前(已开发向未开发、非洲奴隶),二战后(政治性、流向变化、美国)

95、我国人口迁移:改革开放前(组织性迁移),改革开放后(自发性迁移)

第三节人口容量

96、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政治制度

97、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98、人口机械增长:迁入率和迁出率

99、资源环境的限制性:自然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需要建立良性循环关系。

、人口最高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最高人口数量和合适人口数量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自然资源环境、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

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

、土地分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城市主要功能区: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中心商务区CBD)、市政区、生态功能区等

、城市空间结构:同心圆状、扇状、条带状、棋盘格状、多核心状

、影响城区地租的因素:距离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

、农村空间结构:密集型、分散型和半聚焦型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意义:①节约用地②节省建设费用③城乡和谐发展④人居环境

、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和文化)

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地域文化: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

、城乡景观:民居特色、城市格局、建筑风格等

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城市化: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的意义:①就业机会②地区产业结构③工业生产效率④科技和信息⑤生产和生活方式

、大都市带:美国东北部、欧洲西北部、英格兰、日本太平洋、北美五大湖和中国长三角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①起步早②城市化水平高③出现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①起步晚②城市化水平低③出现虚假城镇化和滞后城镇化现象

、我国的城镇化:58.5%(年),8.1亿,百万城市个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①环境污染②交通阻塞③房价居高不下④建设用地紧张⑤就业困难

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影响农业区位的三大因素:自然条件、科学技术、社会经济

、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气候(光、热、水)、土壤、水源、地形(平原、山地)

、农业科学技术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技术装备、生产技术、信息化等

、农业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劳动力和政策等

、农业布局: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农业地域类型:自给型、集约型、混合型、商品化、地中海型、热带种植园农业

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

、传统工业的区位指向: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廉价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

、工业区位选择的新因素:环境质量、信息化水平、产业集聚

、世界主要工业区分布:西欧、北美、俄罗斯、日本太平洋沿岸、中国东部沿海

第三节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服务业的分类: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

、金融服务业:明显的地域集中性(纽约、伦敦、东京、香港、上海、新加坡)

、商业服务业:中心地理论(中心地、服务范围、门槛)

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交通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影响城市发展,影响经济带的发展

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我国宏观发展格局:区域协调发展,东中西东北四大地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粤港澳

、长江经济带:内河经济带、东中西协调发展带、三沿开放带、生态建设示范带

、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地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

第三节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

、海洋权益:在海洋中享有的各种权利和利益的统称(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

、我国海洋发展战略:陆海统筹、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海洋权益、海洋治理

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类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

、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生态破坏: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

、环境污染: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性、海洋污染

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采集—狩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转变传统发展观、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公众参与,从我做起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上、安全上、经济上、文化上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