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块能让人忍俊不禁、于寒冬半夜起床掌灯心追目及的美石。

此石状若一座雄浑的山峰,石上贯穿的孔洞,犹如贵州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巨大溶洞。石头的风格清丽独特,石质如美玉般温润细腻,“泾水让其胚胎,华阳逊其青腻”,堪称天玉之丽。

放眼望去,全石轮廓线条柔和秀美,沉静内敛,秀色惊心,宛如一朵青莲出水,星澜月华,安祥合度。莲花是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中经常出现的象征物,被佛教尊为圣物。

石头整体形志大气,通灵隽永,古穆清雅,为氤为氲,超凡脱俗。如果遗貌取神,则又倍感空明幻化,灵姿仙韵,仿佛可引来万圣幽栖。

山之魂在“秀”,山之神在“奇”,山之韵在“峭”。欣赏此石的山姿,但见岩嶂耸峙其前,洞崖映带其后;虽一峰而有全岭之势,虽一块而有大山之神;山涤青霭,峦沐和风,既有郁然盘礴之气,又有烟雨葱蒨之姿。

细细品味,这块山峰石不仅峰峦嵯峨峭峙,且巉壁透漏,岩宝涧壑,嶙峋险怪,幽邃静谧,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虽径高才逾尺,然势若千万寻。诚如蒲松龄诗赞云:“太朴垂云生得好,菡萏月窟最玲珑。”面对此石,如临仙山胜境,仿佛听到空谷鸟鸣,令人不由想起古人“遗情舍尘物,贞观丘壑美”、“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悬崖泉流响,深谷鸟声春”的优美诗句;耳畔亦传来班德瑞的名曲《寂静山林》那天籁般空灵清澈、凌虚飘渺、悠淡纯净的音律,一时难辨天上人间。

此石出土于灵璧石的传统核心产区灵璧县渔沟镇郑巷村南洼子。那里之所以叫南洼子,是因为它位于郑巷村的南边,由于地势比较低洼,下雨常积水成浅水塘,故当地人称之为“南洼子”。二十一世纪初,有一年天旱,南洼子干涸,村民们于入冬农闲时节便在那里挖土寻石,同时开挖了许多个坑口,俗称“堂窝”。其中一个堂窝就出了十多块这样的石头,

这种石头颇有特点,与那些石皮表面线条饱满、圆滑的石头不同,此石石皮表面石花节理丰富,凹凸不平但又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当地石农依据其特点,称之为“莲花瓣”,意思是像荷花的叶瓣,一块一块的。其实,称之为“百合瓣”倒更贴切。不管什么“瓣”,总之,这种产于磬石山宋代“旧坑”的风格独特的灵璧石,自本轮赏石风行以来,只出这么一窝,其他没有挖到过,历史上也没有相关记载,它是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形成,至今人们还很难完全解释它的地质成因。石头左下角有一块红晕,这是老坑灵璧石特有的胎记。

局部一

其独特的石花节理,如玑珠琅玕,美玉莫竞,观赏起来美轮美奂,令人心驰神往,魂牵梦绕,回味无穷。“久视弥珍,而心追目极,情犹眷眷。”引高人肃拜,惹名士竞欲购藏。

局部二

此石除了外形,石色也颇有特点,其他灵璧石刚刚刷出来基本成青黑色或青灰色,此石刚刷出来时则成宝蓝色,且质感比其他石头油润,仅是这种颜色便让人一眼入心,如沐碧潭。

这块老坑莲花瓣灵璧石的尺寸高度52公分,宽度70公分,厚度48公分,是一块标准的厅堂石。这样的体量而又能生成得如此嵌空通透,岩岫奇巧,玲珑秀润,丰姿韶美,犹如天划神镂,具显通灵智慧,可遇而不可求,实乃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奇珍异宝。该石四面可观,俯仰能赏,且是无根表层石,即俗称的石尖子。

“山川之精英每泄为至宝,乾坤之瑞气恒结为奇珍。”该石聚天地之精气,凝日月之光华,奇冠天下,秀美绝伦。每临之,人与石相感应,情与意相交融。

澄怀观道

感谢您的认可与支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