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Kar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中国是世界上对喀斯特地貌现象,记述和研究最早的国家,最早可追溯至晋代,尤以明徐宏祖(~年)所著的《徐霞客游记》中的记述最为详尽。中国的喀斯特约占国土面积的1/3,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四川西南部等地区,地表沉积总厚度达10千米,裸露总面积达55万平方千米,分布之广泛,类型之多,世界罕见,成为全球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分布区。

中国南方喀斯特分布图

星球研究所

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喀斯特地貌主要受岩石透水性、流水作用和气候影响,地表往往崎岖不平,岩石绚丽、奇峰林立,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

喀斯特地貌手绘图绘

杨金山

四川是我国喀斯特的主要分布区,其面积约为全省的18.10%,仅次于黔、滇、桂三省位列全国第四。空间上,主要分布于川南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米东米仓山-大巴山的秦巴山地、川北横断山东缘、青藏高原东缘向四川盆地过渡的龙门山前山地带,在川东平行岭谷区、盆地中部低山区也有零星分布。类型上,四川虽不是最为丰富的地区,却拥有最多样化的喀斯特奇观,天坑、石林、峰丛、洞穴……充沛的降水加剧了岩石的溶蚀,在千万年的岁月中,雕凿出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奇观。

成因手绘图绘

侯潇伊在四川省首批地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中,有14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研学基地,以诺水河喀斯特岩溶洞群、南江光雾山博物馆为代表的“北有洞天”岩溶研学基地,以格萨拉、兴文石海世界地质公园为代表的“南有石海”岩溶研学基地,以九寨沟、黄龙为代表的高寒岩溶研学基地。

“北有洞天”岩溶研学基地

川东北岩溶地貌主要分布于四川东北部川陕交界处的米仓山、大巴山,这一区域属秦巴山地南麓,以岭脊型峰丛和众多洞穴为特色,同时发育繁复的地下溶洞系统,形成了诺水河、光雾山等以岩溶景观为代表的研学基地。

“北有洞天”岩溶研学基地分布图

大巴山峡谷之上的岭脊型峰丛

1

诺水河喀斯特溶洞群研学旅行实践基地

位于通江县北部,川陕交界处,是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初步探明溶洞个,分布于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二叠纪、三叠纪五个时代的地层中,是世界上发育母岩地质时代最多的溶洞群,其规模之宏大,洞形之奇特,钙华之齐全,堪称“诺水洞天”。

俯瞰诺水洞天

狮子洞石笋摄

李忠东

2

南江光雾山地质博物馆

位于南江县光雾山镇铁炉坝,总面积约平方米,博物馆收集了公园相关地质、历史、文化、生物研究的素材,集中展示了公园地质遗迹、地质发展演化、历史民俗文化研究成果,是一个集保护、科研、科普、教育、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博物馆。

光雾山-诺水河地质公园博物馆

3

旺苍米仓山研学旅行实践基地

包含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米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盐井河省级森林公园3个主要组成部分,区内分布着形态各异的洞景、色彩随季节变化的崖景、风景秀丽的峡景,峡谷深邃、绝壁高悬,兼具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等多重价值。

米仓山大峡谷

4

华蓥山研学旅行实践基地

位于华蓥市红岩乡高顶村。基地以苍翠茂密的山林为环境基调,拥有中国海拔较高的山岳型石林景区,集秀峰怪石、佛教文化、天坑溶洞、茂林修竹、华蓥山游击队遗迹于一体,风景优雅、诗意盎然。

华蓥山苍翠山林

华蓥石林

5

万源八台山研学旅行实践基地

地处八台乡东部,因地貌成层状梯级递降,有八层之多,故名八台山。其主峰米,为川东第二高峰。八台山为大巴山石灰岩山地的一部分,区内景物多彩多样,融山景、峰景、崖景、生景、气景为一体,是达州市自然风景最吸引人的景区之一。

八台山棋盘山摄

黄文志

6

渠县賨人谷研学旅行实践基地

地处华蓥山脉中北段,面积41平方千米,賨人谷拥有全国唯一的賨人穴居部落遗址和賨人文化陈列馆,古賨文化与秀丽风光相映成趣,有“奇山奇水奇石景,古賨古洞古部落”之称,被誉为川东“小九寨”。

賨人谷

7

邻水天意谷研学旅行实践基地

位于邻水县牟家镇,相对高度米,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峡谷内沟壑纵横,地缝犬牙交错、洞穴连连、暗河深潭。在仅米长的峡谷内分布着无数的溶洞奇观和瀑布群,现已发现大小溶洞约60余个,大小瀑布余处。罕见的地质奇观和巴国的历史传奇与神话传说,构成了天意谷的神秘世界。

天意谷洞中天河

“南有石海”岩溶研学基地

四川盆地西南是四川喀斯特分布最集中的区域,这一区域位于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结合部,气候温暖多雨,奥陶纪、二叠纪三叠纪灰岩均有广泛分布,以天坑、石林、落水洞为特色。

“南有石海”岩溶研学基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