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褒禅山位于马鞍山市含山县城东北部,它的“名”却并不因仙,而是那篇千古流传的文章——《游褒禅山记》。正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样,褒禅山,与王安石的著名游记《游褒禅山记》紧紧联系在一起。褒禅山不高,上山的路也不陡,很快便到达王安石游览了一半便退出的华阳洞。洞口右方立有一尊黑底红字的石碑,上面刻有“华阳洞”三个大字,是从王安石老家江西省临川“王安石纪念馆”拓印来的。华阳洞是褒禅山最出名也最为诱人的去处,现有天洞、碑洞、门洞、地洞4处溶洞,特点是“洞中有洞,洞里有河。河上泛舟,洞洞相通”。更年累月的积累,大自然的结晶,使这里怪石嶙峋、鬼斧神工,进入洞中如进入一个奇幻世界。关于华阳洞的那篇《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宋仁宗时期(年)从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任上辞职时所写。他在回家探亲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和同伴手持火把,探入幽深之处,险绝奇观、石壁题字令他流连忘返,而行进艰难、同伴倦怠却让他随众人退出。之后王安石有感而发、挥毫成文,而未能坚持一走到底,也成了王安石的小小遗憾。华阳洞内,历朝历代文人骚客们的石刻、题诗随处可见,或许是都想或多或少沾上些“唐宋八大家”的文气,跟王安石和《游褒禅山记》一起名垂千古。如今的华阳洞早已不是王安石游览时需要手持火把的年代,绚烂的灯光将洞内照出五颜六色,也照亮了游人前行的道路。天然形成,形状不一的钟乳石在灯光的照射下,呈现出“莲花倒映”“荆公回步”“贤人书寿”“美人鱼”等奇特景观。天然的钟乳石与暗河水流浑然一体,泉水似乎永远都不会枯竭,在幽深的洞内奏起清脆悦耳的乐曲。华阳洞洞深米,洞内道路或崎岖或陡峭,或狭窄或湿滑,虽不是爬山,耗费的体力却丝毫不比爬山少。洞内有了灯光照明,王安石所说的“愈深、愈难、愈险”再难感觉到,游览的艰辛却能体会一二。每个钟乳石身上都有一层层溶石累积的痕迹,细细的水珠不断向外渗出。洞中的灯光将景观打出影影绰绰的效果,正是这种朦胧的景象,更增添了溶洞的神秘与奇幻。四季轮回、春秋变幻,溶洞中却仿佛放慢了时光的脚步,将大自然的神奇瑰丽藏于其间。千百年前,王安石曾惊叹于它的奇幻和险绝,那一篇流传至今的游记似乎在召唤着人们——景致如此美,你该来看看。(欢迎您在评论区点赞留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