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景观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化学溶蚀和机械侵蚀的结果,水的运动方式既有动态的滴水、流水、飞溅水,也有相对静态的池水,这些水的运动方式在喀斯特溶洞中,能够塑造出不同种类的钟乳石,比如底部的石笋是由滴水形成的,洞璧的石幔是由流水形成的,附着于其它洞穴沉积物表面的石葡萄是由飞溅水形成的,上期为各位小伙伴介绍的水下晶花是在池水中形成的。
溶洞中不同位置的钟乳石不过,钟乳石的成因并不总是单一的,它们也会由两种或以上的水的运动方式协同形成,比如本期要为各位小伙伴们介绍的水钙膜。
水中”薄膜”——水钙膜如字面含义,水钙膜就是在水面上覆盖着的碳酸钙质的薄膜状或薄片状沉积物,它们通常呈环状,这样的钙膜是水池中的过饱和碳酸钙溶液析出的微晶方解石组成的,有的厚度不足1毫米,可以如同薄冰一样零星地漂浮在池水的水面上,若池水长期保持静止稳定,它们会逐渐变厚,最终沉入池水底部;有的则是从水池的边缘延伸至水面,由于与岸边相连接,即使逐渐变厚也并不会下沉,而没入水下的部分由于结晶条件优越,会产生水下晶花、晶柱等多种形态的方解石晶簇。
水中钟乳石造成相对稳定静止的池水中碳酸钙浓度过饱和的一大因素,就是由洞顶落下的含钙质的滴水,持续的滴水在水面形成扩散的涟漪,也使水中的钙质呈环状析出。
水滴滴落形态当洞顶的钟乳石继续向下生长,前端与水面接触或沉没至水面之下,水就以流水的形式沿着钟乳石表面进入水池,而其中的钙质以钟乳石为中心和依附处呈环状水平扩展,并在水下纵向延伸。得益于所依附的钟乳石根基稳固,即使在周边空间独立,不与水池边缘连接的情况下,越来越厚的钙膜也不会沉入水底,并且最终形成外围封闭,内部可蓄水的圆盘状、莲花状或云状,因此也被称为云盆或莲花盆。
云盆因此,钙膜可以用作研究溶洞水池过去水位的指示物,当我们走进溶洞,看到有的地方出现高度基本一致,却断断续续、相互独立的“平台”时,就可以判断出这里曾经被水淹没,水的高度就是平台的高度。
”水位指示物”——水钙膜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