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其厚重历史文化和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积淀千年。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复支持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简称“华创区”),要求以华创区建设为平台整体推进文化大省建设。华创区建设由此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以此为载体,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及不断实践探索,甘肃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传承创新带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路。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根据职能职责,认真谋划,有力推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广泛弘扬、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文化艺术创作生产亮点频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显著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影响力不断扩大,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已成为我省建设文化强省的有力支撑和广阔舞台。”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陈卫中表示。
传承:延续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根脉
▲雪落莫高窟
▲吐谷浑王族墓葬群陵区分布图
从兰州出发至玉门关,一条长约公里的狭长地带上分布着武威、张掖、敦煌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及莫高窟、长城等世界文化遗产。一条河西走廊,浓缩了古老中华文明的精华,彰显了甘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不可移动文物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座。这也是甘肃敢于创建华创区的底气之所在。如何将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是华创区建设的首要任务。
▲永靖黄河三峡 慧霞摄
近年来,甘肃统筹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取得显著成就。启动马家窑遗址、半山遗址等10个标志性黄河文化主题遗址公园建设,重点实施甘肃战国秦长城临洮望儿咀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开展考古项目36项,夏河白石崖溶洞遗址、天祝吐谷浑王族墓葬、庆阳南佐遗址、张家川圪垯川遗址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敦煌旱峡玉矿遗址项目被评选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先后出版《甘肃省长城资源调查报告》《秦统一六国的文化原因》《南梁革命根据地史》等一批研究成果,大幅提升了甘肃文化影响力。
▲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正式上线
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莫高窟,在敦煌研究院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努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3年多以来,“典范”“高地”建设融入甘肃省发展大局,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建成全国首个文化遗产领域多场耦合实验室,构建国内文博界首个基于智能合约、区块链等技术打造的“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敦煌研究院负责人表示,通过全方位、多维度挖掘和阐释敦煌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进一步拓展敦煌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了“敦煌力量”。
创新:文旅融合释放强大生产力
▲以“绿马”为代表的甘肃省文创产品亮相第十八届深圳文博会
▲年喜迎冬奥乐享陇原“丰收了·游甘肃”冬春文化旅游推介及优惠政策发布会
年6月,甘肃省博物馆以“马踏飞燕”为原型打造的“绿马”玩偶迅速“破圈”,市场火爆、一度脱销。加快推进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领域深度融合,把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是甘肃省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摸索出的一条成功路径。截至年,甘肃省共评选命名“甘肃文创旅游推荐商品”百余种,全省文化旅游商品达种以上,购物收入占文化旅游总收入比重达25%左右。
▲“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冠名飞机客舱内部展示
▲“联通陆海丝·助推双循环”——甘肃文旅“环西部火车游”主题推广营销活动文艺演出
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品牌打造是华创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甘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打造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业带,打响“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品牌,放大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文化和旅游产业实现井喷式增长。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先后推出“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环西部火车游、“三区三州”红色旅游线路等在省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产品,构建起助力“双循环”、促进大交流、有效连通“陆丝”“海丝”“空丝”“网丝”的多赢共享发展格局。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
作为华创区“红色文化弘扬”与“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红色旅游亦是甘肃近年来重点发力的领域。“十三五”期间,甘肃省红色旅游接待游客1.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多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传播:促进丝路沿线文明交流互鉴
▲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幕式
年9月,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举办,来自86个国家、5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95个代表团、多位中外嘉宾参会,会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