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水壶风景区位于长春市南部的双阳区山河镇烧锅林场境内,这里属于松辽平原与长白山脉过渡地带的低山丘陵区,长春第一峰——羊圈顶子(海拔米)就位于该区内,是一一个融森林、瀑布、溶洞为一体的旅游区。吊水壶地区森林茂密,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景色壮观。景区内县岩量壁,奇石林立,峡谷幽静,溪流潺潺,瀑布奔腾,水雾弥漫,远处山峦起伏,地下溶洞密布,显示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吊水壶瀑布景致壮观秀丽,流水清澈见底,冬天水不封冰,夏日冰凉刺骨。瀑布发源于靖宇县的几个小山泉,流水汇集在金龙顶子山脚下形成瀑布。上游米内,水平如镜,流到吊水壶,则是腾空一跃,奔流直下。瀑布宽约10米,落差7米,在瀑布水流中,有一股水流自崖间凌空喷下,好似茶壶中的水从壶嘴倒出来一样,故此当地人称之为“吊水壶”。

吊水壶瀑布的形成,与位于吉林省辉南县金川乡的金龙顶子火山关系密切,年前,金龙顶子曾有次大规模的火山喷发,这次火山喷发导致了瀑布所在地的地壳断裂,河床发生改变而形成瀑布,至今还能在吊水壶地区发现为椭球状的紫灰色气孔状玄武岩火山弹、火山灰和火山碎屑。

这次金龙顶子火山喷发带给吊水壶另一个自然奇观——火山井。这里一共分布着21口火山井,浑圆的并口突出地表。并壁是坚硬的熔岩,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井壁上那些完整的树木纹理。更加令人感觉神奇的是这些“火山井”好像并非取水之用途,每个火山井底部都存有大量木炭。火山井是如何形成的呢?专家们研究发现:金龙顶子火山在喷发时期,呈液态的岩浆在地表流动,极短的时间里流过山脚的这片谷地,这里原本茂密的原始森林,很多参天大树被岩浆流包裹,迅速燃烧炭化,形成“火山井”奇观。

从远处观望吊水壶瀑布就会发现,整个瀑市犹如飞帝挂壁,白练当空;走近了观看,垂珠溅玉,如烟似雾。夏日里四处飞溅的浪花,忽而白如飞雪,似锦帛飘逸,忽而五色缤纷,赛飞虹流萤;冬天如巨大结晶的冰川倒悬山崖,雪掩溪流沿冰缝间石壁冲下,树枝上形成层层雾淞,林中呈现一片玉树银花的壮美景象。

吊水壶的神奇壮美,不仅仅是因为瀑布和火山井的存在,更因为纵横交错的岩溶洞穴群的存在,才造就了吊水壶的神奇壮美。吊水壶景区的岩溶洞穴群主要有天井洞穴群和面山洞穴群。

天井溶洞是这里的主要溶洞,由于洞口是一个垂直向下的竖井(落水洞),当地人称之为天井,溶洞因此而得名。洞口海拔米,主洞总长度为米,垂直保度为73米。天井落洞发有在院古生界石炭纪的块状燧石团块结晶灰岩中。

该溶洞主要由落水洞、两个溶蚀大厅和一个廊道组成。落水洞从地表垂直向下深20米,直径2.5米,呈上窄下宽的不规则圆桶状。井壁基岩裸露,井底堆积的碎石、泥土很厚,形成锥状碎屑堆积物。该天井是地表水和地下水早期溶蚀作用形成的降落漏斗。

两个溶蚀大厅,第一个大厅被称为“天官”,空旷浩大,星北西走向,长45米,最宽处38米,面积约平方米。洞底由于后期堆积,地面呈倾斜状,洞顶呈自然拱形。这个洞厅内石钟乳,石笋很少,洞壁上仅有少量的石幔和石钟孔。但是洞中有大量的坍塌堆积物,这些堆积物表明在洞穴的形成过程中曾经历了大规模的坍塌阶段,最后形成了目前的巨型大厅。第二个大厅被称为“龙官”,岩溶景观最为绚丽斑斓的洞厅。洞厅面积约为平方米。大厅上部坡度较大,以沉积大、中型石钟乳、石笋和石柱为主,其中大厅中央耸立的直径4米、高5米的石笋尤为突出。它的顶面平坦,其周围分布有成千上万个较小的钟乳石,分布均匀,错落有致。有的石笋底部裹有蝙蝠化石。大多数石笋呈平头状,形似小猴,组成“猴山”。大厅下部坡度变小,洞顶上垂挂着大量的石钟乳,有的细如笔杆,有的粗似棍棒。洞壁上有成片发育的石幔、石瀑、石幕等,五彩缤纷,如同迷宫一般。洞壁下流水潺潺,暗河水从砾石、淤泥上缓缓流过,景色幽然。

一面山溶洞群分布在天井溶洞南约2千米的一面山南北两坡的半山腰处,由两个大厅组成,第一个大厅面积约为平方米,第二个大厅面积约为平方米。洞内最窄处只能容一人低头侧身才能通过。洞内石笋、石幔、石钟乳、石柱比比皆是,似人、似兽、似树、似瀑布;若走、若奔、若立、若俯卧,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吊水壶溶洞已是吊水壶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游人们走进洞内,望着千姿百态的景色,也许会遐想着有关吊水壶的传说故事,也许会赞叹地质运动的奇特,也许感慨历史的漫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