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万寿岩船帆洞遗址发现的人工石铺地面,“堪称人类最早的室内装修工程”。本报记者游庆辉摄

漳平奇和洞遗址出土的鱼形配饰等装饰艺术品,浮动美的萌芽,是目前福建发现的最早的艺术品。(资料图片)

东南网6月2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段金柱赵锦飞林蔚陈梦婕)

编者按: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这既是哲学上的“天问”,也是人类追根溯源之问,还是世界及区域文明探源之问。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需要探源,那么,作为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的一颗星辰——“福建文明”,起自何处、脉络如何、机制怎样,也是八闽儿女十分关心的问题。

为此,本报记者走遍全省各地,行走田间巷陌,触摸文化遗迹,聆听历史回响,在时间与空间交织的世界追寻“福建文明之光”。

三明万寿岩,将福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到了18.5万年前;漳平奇和洞,一眼可以看到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福建人怎么生活;平潭壳丘头,福建目前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闽侯昙石山,表征福建“蓝色文明”,“福建海洋文化从这里开始”;永春苦寨坑,发掘出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窑址;明溪县南山遗址,5万多颗炭化稻谷显示这里出现了福建第一批农民;浦城县管九土墩墓,初现福建青铜文明曙光;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再现闽越国辉煌历史,彰显福建文明第一个高峰,以及融入“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

今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追寻福建文明之光》,为您讲述福建文明演进之路、发展故事,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