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

小编这几天听说了一件新鲜事——

几位来自上海、广州、成都等

大城市的小学生家长不远千里,

把孩子送到四川广元

一所山村小学——范家小学,

参加暑假托管。

跑到那里“蹭了21天暑托班的课”,

有家长说“圆了自己几年来的心愿”。

这所农村校到底有啥吸引力?

孩子们在那里度过了一个怎样的夏天?

我们先从一位家长的讲述开始,

来寻找这个特殊“暑期托管班”的答案

……

为啥跑去四川农村去“蹭课”?

——一位广州学生家长的自述

SUMMEROF

“让孩子利用假期,好好玩一玩”

为啥要老远跑去蹭农村孩子的课呢?因为这是一个纯玩的托管班——掏鸟窝、抓螃蟹、搭木屋、做竹筏……作为父母,初心很简单,让孩子利用假期,有质量地好好“玩一玩”。搭窝棚

孩子们在窝棚里玩耍

几年前,我了解到这所学校先进的小班教育理念和新颖的情景教学模式,实让我兴奋不已。有张照片令我印象深刻——在河滩边上,几个范家小学的学生正在聊天,一位小姑娘微笑着扭向镜头,眼睛里清澈的光芒,透露出她们的阳光与自信。咱城里的孩子平时体验不上这种生活,暑假蹭个课总可以吧!

边玩、边学、边体验

于是,9个远道而来的孩子“旁听”了这次范家小学的“夏校”托管班,跟着村里孩子的节奏,早睡早起、断网断设备,爬山、耍水,抓蛤蟆、编竹筏,包抄手、生野灶,访电站、画图说……边玩、边学、边体验。

夜观:夜里的昆虫在做什么?

石头画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看到了老师是如何巧妙地设计“课程”结构、编排“教学”方法,如何和孩子们充分互动。像参观范家水电站以及后续的知识梳理这节内容,老师前期准备得非常专业,让我都有点吃惊。在这20多天里,老师和孩子们可以一起蹲在地上研究竹筏模型的承载能力,可以一起下厨制作“美食”,可以兴致盎然地睡到操场上数星星!这次“夏校”,孩子们在课室里的时间超过了我的预料,但孩子们没有坐不住。因为他们肩负了一个个使命和任务,去切身认知自己和周遭的关系,去学会如何跟环境“打交道”。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基础

21天,老师和孩子们全情投入,生活在一起、耍在一起、思考在一起。孩子们从中看到了自己,第一次对“自己的存在”体验得这么充分。每个孩子都是主角,都有各自的特质,老师们认真观察每一个孩子,悉心善待每个个体。老师们如此用心,孩子们上课想走个神儿都不容易。孩子们和老师围坐在一起,教与学平等而同步,每个孩子都充分地参与其中,这样的学习快乐而深刻,孩子的天性得以发挥。

“夏校”21天,孩子们“变”了

范家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们,在一所资源相对“匮乏”的乡村小学,带来了一场如此前卫的教育“试验”,他们努力的成果可以从一些小细节看到。这些城里来的孩子们刚开始时还有些拘谨,而村子里参加托管班的孩子们,既懂事、大方又痛快、利落。虽然“夏校”才21天,孩子身上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变得愿意承担,敢于突破了。

暑托班火了!它究竟“牛”在哪?

——范家小学老师揭秘暑托班“爆火”背后的原因

SUMMEROF

不一般的暑期课程研发

今年暑假,为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工作落到实处,广元市教育局在小学阶段推出暑期托管服务。范家小学也积极响应此次活动,学校要求教师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自主报名,以5天为时间段,能在哪一个时间段参加就参加,不能参加的也没有关系。不与任何考评、绩效挂钩。在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向社会招募师范学院大学生、研究生及普通大专院校学生自愿者,以补充师资的不足。从学生来说,学生自主参与,并根据本校学生参与情况,向支持和认同范家小学办学理念的部分家长有限对外开放10个名额。在张平原校长部署、王毕卫副校长牵头下,范家小学成立了专门的课程研发小组,等学生考试一结束,老师们就转入暑期课程研发。我们利用以往开展过的乡土课程,结合夏季特点,从教育改革的整体目标出发,对环境、资源、文化、改革意识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在不断的修改、打磨和头脑风暴下,设计优化的课程方案,一周时间就开发出多种适合儿童暑期托管的课程。其中包括成长课、探究课、体验课、项目课、建造课、自导式学习等形式多样的课程,比如成长课包括自古英雄出少年、遇见强大的自己等等;探究课包括昆虫的世界、南瓜的奥秘等等;体验课包括林间探秘、空巢老人调查、伐竹制筏……范家小学年夏校课程表虽然生活在范家小学的孩子们从未脱离过自然环境,在正常学期内,我们每周三下午开设的乡土课程中也有林间探秘这个课程,但由于时间只有一个半小时,步行距离有限,因此观察到的动植物种类有限,能够利用暑托班进入山里面,可以看到更多动物、植物。并借助手机APP进行识别,认识了很多以前不了解的植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通过这样的课程,我们想要传递给孩子们的是:处处皆课堂,热爱自然,常在大自然中行走,才能更好地感受生命的美好,理解生命的意义。基于范家小学坐拥丰富的自然宝藏所开发的乡土课程,在孩子们欢呼雀跃声以及闪亮的眼睛中,我们看到了比分数更有价值的东西——好奇心、自信心、求知欲和意志力。根据课程安排,我们还印制了特别的“范家小学夏校记”的学生手册。手册中每一个课程安排都有对应的前置教学以及课后作业或任务需要孩子们通过查、询、读、写、绘、讲、制作、讨论等方式完成。

从课堂走向山野

课堂从教室操场,走向山林田野、深谷溪边、庭院溶洞。学习方式也从老师讲授学生聆听转为师生齐动手参与,授课队伍也从单一的学校老师,加入了许多民间艺人、工匠、酿酒师傅等有一技之长的村民。在根雕课上,孩子们带着前一天就在河边捡来的树枝、树根来到根雕艺人李天军师傅家。当李师傅打开他门口堆满了巨大的树根、树枝的工作间,孩子们不禁发出阵阵惊叹:外面看似破旧的小房屋,里面竟“暗藏玄机”。

孩子们跟着李师傅学根雕

当孩子们拿到需要的工具,李师傅和老师们根据孩子的想法,帮助他们设计,剩下的就由孩子独自打磨、雕琢完成。整整一天的时间,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自然而专注地投入在自己的制作中,丝毫不需要老师的督促提醒,我们欣喜地看到教育最美好的状态。

孩子在上根雕课

孩子天然亲近水,喜欢玩水。当他们听说第二天一早要去砍竹子做竹筏,都异常兴奋与期待,晚上也不需要我们催促就早早上床睡觉了。早上6点半准时出发去三公里外的坎上村竹林,砍伐最适合做竹筏的斑竹。比茶杯还粗的竹子一根就有二三十公斤,竹子砍下来,孩子们要测量需要的长度,将其锯短之后,两人一组抬下山,时间已经是上午9点多。长时间长距离地顶着烈日负重前行,对体能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考验,然而他们都做到了。

伐竹扎筏备料

在竹筏捆扎实验中,孩子们先按照自己的理解捆扎,经过多次失败之后,部分孩子失去了耐心,将模拟实验用的竹筷和绳子扔到地上。这时,老师就会来到他们身边,跟他们一起探讨绑扎方法,直到他们对自己重新恢复信心。

伐竹扎筏(探索捆绑方法)

当大家七手八脚、怀着忐忑的心情把竹筏放进河里,看到竹筏稳稳地漂在水中,孩子们高兴地跳了起来。大家自发排好队,两人三人一组开始漂流嬉戏欢呼大叫,我们也不禁被他们的情绪感染,跟孩子们一样,这也是我第一次做竹筏,心里充满了自豪与成就感。

伐竹扎筏

来自大城市的9个“蹭课”娃

暑托班中除了20多个范家小学本校的学生,还有9名来自上海、广州、成都、杭州等大城市的孩子。在课程的执行上面,老师们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课题的选择从天文到地理,从人文历史到风土人情,从野菜树叶到鱼鸟昆虫。来自广州的李同学,平时家人也不舍得让他动手做家务,当他看到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独自在家居住,左手残疾依然也不得不照顾自己,李同学小小的心灵被震撼了。他蹲在老奶奶面前,礼貌又真诚地关心老奶奶的身体状况,主动帮老奶奶打扫庭院,把堆放在门口的木柴摆放整齐,这些都让李同学父母感到非常意外,在他们心中那个调皮、不懂事甚至开始叛逆的孩子,怎么一下子就变得如此温柔?给留守老人做一餐饭来自杭州的傅同学,应该也是被父母“骗”过来的,一开始我们跟他说话也爱理不理,活动也不愿意参加,只喜欢自己在一边看书。在昆虫世界探究课上,他对各种各样的昆虫非常感兴趣,跟着老师到处寻找昆虫。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傅同学一改刚来时的郁闷消极,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非常专注投入。还有来自江苏的小范同学,在托管班临近结束时,越来越不想离开,经常跑去校长办公室,问校长可以开范家中学、范家大学吗?这样他就可以一直待着不走了。孩子们天真可爱的行动和语言,表达了他们对范家小学最真实的感受,从最初的陌生排斥,到熟悉接纳、最后的喜欢留恋,这就是范家小学独特的魅力所在。

涂满“成果”的手册

每一次课程结束,孩子们都会主动在学习手册上记录这个课程的所见所闻所感。

外地孩子的手册

南瓜李同学在学生手册留守老人调查报告中写道:“看到老奶奶年纪那么大了,身体还有残疾,长年累月独自一个人居住却依然坚强乐观,跟我们说话都是笑呵呵的,我还有什么理由抱怨我的生活?我以后争取以后能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孩子们下地摘菜为留守老人做饭正如这些暑托班家长们所感受到的“范家小学做到了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深入体验了不同的生活,看到了他们从未看到过的人群、生活和工作状态,学会了自理、自主和尊重。”“范家小学给予孩子充分尊重、宽容与理解,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存在,这份信任会让孩子们更强大。”暑期托管班结束已快一周了,但孩子们的笑脸依然历历在目,耳边似乎还回荡着他们的喧闹嬉戏声,在山间田野纵情歌唱声,在青山绿水中的欢笑打闹声,既陶冶了孩子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操,又疗愈了他们学习的疲惫。这点点滴滴,已经被时间的线轴串成洁白无瑕的珍珠,储存在孩子们记忆的瓶子里,成为他们美好童年难忘的经历。

我们相信

暑期托管其实是

一所学校日常教育理念的

延伸和缩影

期待更多的样本

更多的范家小学涌现出来

以营造更健康的教育生态

本文作者

聂晨(系学生家长)、李丽(系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范家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

杜润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