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荨麻疹的好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595950.html

慈利县,湖南省张家界市辖县,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东部,地处武陵山脉东部边缘,澧水中游,慈利县是国际旅游胜地—张家界的一部分,素有“金慈银澧”之称,是革命老区县、享有“温泉之乡”、“杜仲之乡”、“大理石之乡”、“大鲵之乡”等美誉。年1月29日,入选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名单。

01张家界大峡谷

张家界大峡谷位于张家界市慈利县三官寺乡,紧邻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张家界大峡谷原来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做烂船峡:来源与神泉溪,整个大峡谷和南方红旗渠的水流都来源于这里,传说以前从泉眼中涌出过很多烂了的船板,当地人们又无法知晓烂船板从何而来,所以这里得名“烂船峡”;另外一个名字叫做乱泉峡:是指峡谷中的两面石壁,溪泉众多,满峡飞流。

峡谷内的主要景点有:一线天天梯栈道、三叠游道、平台吴王坡、石壁裂、张家界大峡谷缝、全家福、妇唱夫随、千年古藤、石上森林、慈航普渡、天仙水瀑布、曲径幽林闯王亭、张家界大峡谷南方红旗渠、天河观景台、翠潭揽瀑、一路平安桥、隔音石、竹仙泉、仙人洗面、蝴蝶泉瀑布、怪谜洞、佛手遮天、烂船岩、张家界大峡谷土匪洞等景点。

大峡谷中的飞瀑神泉比比皆是,一路游览下来,让人目不暇接。峡谷里植被繁茂,空气清新,凉爽舒适,溪水上弥漫着一层薄雾,宛如来到世外桃源,让人烦恼顿消。

张家界大峡谷峡谷间是一条清幽的小溪,沿溪边是用木板搭建的游道,张家界大峡谷峡谷内不仅有传统的秀美自然风光,还云集有三朝数代的历史人文景观,如记录李自成与吴三桂惨烈决战的“千人坟”古战场,反映湘西历史特色的土匪洞及见证解放初期湘西人民靠天劳作在绝壁间挖凿的“南方红旗渠”等。

其间植被繁茂,动物繁多,猴群欢跃,百鸟争鸣,鸳鸯戏水,令人目不暇接。谷内独具特点的长约米的诺克里娱乐滑道,可缓解游客旅途疲劳。世界最高、最长的玻璃桥——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就在这里,还能一享极限蹦极的惊险刺激。

张家界大峡谷集山、水、洞、湖于一身,被誉为“张家界地貌的博物馆”!峡谷内栈道绵延数里,沿途飞瀑神泉比比皆是,溪水常年弥漫着一层薄雾,宛如世外桃源。

在峡谷的最后一段,是下游修建电站蓄成的小水库,需乘船出去,坐在船上,可看到野鸭戏水,也可见到白鹭不时从水面掠过……不经意间,峡谷已走完,出口原来就在进去的公路下。

02龙王洞

龙王洞被溶洞专家称赞为“世界溶洞奇葩”,具有极高的考古和旅游价值。现已经探知洞内总长约30公里,平均高度50米,宽80米,有58个厅台,28条石走廊,15处珍珠瀑布,3条地下阴河,2个湖泊,45处水花池,洞中石笋、石钟乳、石幔、石花遍布,琳琅满目。更有“神僧沐浴”之称的龙王洞奇观,顶天立地、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漫游在这“奇潭异洞”,感叹于地下迷宫的鬼斧神工,惊诧于龙王潭的变幻莫测,将会打上一生中最美丽、难忘的“惊叹号”。

在龙王洞洞口年右下方87米处有一深潭名曰“龙王潭”,潭面有多平方米,四周都是陡峭石壁,潭水深度至今还是一个谜,无人探知。龙王潭一年四季保持水位不变,在季节、气候变化中时有涨潮现象,人称“阴海”,潭中早晚雾气朦胧,时而隐约可见游鱼游弋、野鸭戏水、白鸽起落,让人感觉如梦似换。据专家考证,龙王潭之水不光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研究天文的价值。龙王潭有众多无法解释的神秘和美丽的传说,被人誉为“奇潭”。

龙王洞位于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区向东10公里与慈利县之间主干公路53.8公里南侧10米处,交通极为便利,属张家界旅游核心景点之一,被溶洞专家称赞为“世界溶洞奇葩”,是中国最大、最古老的溶洞之一,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旅游开发的价值。

03五雷(仙)山

五雷(仙)山,原名雷岳,海拔一千米,主峰金顶分出数脉,呈辐射状伸延,有如《淮南子.天文训》中的地维,因庙宇出现“雷扫其殿,钟鼓自鸣,尘埃自净”的奇迹,故更名为五雷(仙)山。山上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植被茂密,沟壑纵横,空气清新,自然景观独特,是有名的旅游避暑胜地。

同时五雷(仙)山更是著名的道教圣地,素有“楚南第一胜境”之称。它与湖北武当山齐名,俗话说“北武当,南五雷”,二者如兄弟联袂,名闻遐迩,被尊为“中国南武当”。其道教殿宇之多被《三湘之最》誉为湖南最大的道教文化群落。

五雷(仙)山神秘、神奇、神圣,古朴而幽深,空灵而厚重,它是大湘西东大门户一颗璀璨的明珠。五雷山是湖南省重点宗教场所,张家界东线旅游风景名胜区,距慈利县城18公里,距张家界市城区35公里,距常德市城区69公里,与常德市接壤,是进入张家界的必经之地。

其道教殿宇之多被《三湘之最》誉为湖南最大的道教文化群落。据史书记载,五雷山道教“始于唐、盛于明”。相传西域净乐国太子曾选中此地,垒石室苦修,“得道高升”,这就是著名的真武帝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