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及高古玉很多都有钙化现象,我们在鉴别古玉过程中,钙化及蛀孔也是鉴定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但现在人工造假技术的提高,利用高温或酸碱腐蚀也可认为造成玉质钙化,蛀孔也做的很自然,今天高老师就和大家聊聊古玉的钙化和蛀孔真伪鉴别,配合图片给藏友解析清楚,有不同建议或见解也可在下面留言交流。古玉的钙化现象在出土古玉,特别是片状器物比较常见,有的是整体钙化,有的是局部钙化,还有中间开窗,周边钙化的表现。这是因为古玉在地下墓室的环境中,受到酸碱等各种物质的影响,玉质内部的晶粒之间的缝隙逐渐变大与外界土壤中其他成分发生置换,玉质慢慢变的疏松,硬度及透明度降低,颜色开始发黄或发白。其中一种整体钙化我们称之为“鸡骨白”,此种玉质钙化现象,就像老年人的骨骼钙质流失,造成骨质松一个道理。在钙化的同时,有部分地方还会出现土咬或蛀孔,下面我们先看看钙化及蛀孔的具体特征。钙化的地方看着就很疏松。上面这件的钙化就比较严重,钙化较重的玉器表面就容易出现蛀孔,我们有的叫土咬,有的说是蛀咬的。实际上都是酸碱腐蚀后,玉质疏松,物质流出置换形成的,钙化较重的玉器表面会有许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孔洞状结构。有的如针尖大小,有的如同裂缝。所有蛀孔基本都是不规则的孔状,从外表看,有的孔洞单独存在,比较多的是二个或多个孔连在一起,腐蚀严重的会成片的许多孔洞相互融合像蜂窝一样密密麻麻布满器表。表面呈蜂窝状图片放大可清楚看到蚀孔、蛀孔绝大多数表现为口小内大,空洞内还会有蛛网壮残留玉质,有的还会如同水晶般发亮,我们鉴定圈一般称之为“次生结晶”,纤维状闪亮次生晶体在空洞内如同一个个小型假山,如果去过溶洞你就会有一种微型溶洞的感觉。这种溶洞壮的蛀孔比较难仿,但如果用老玉新工制作的仿古玉就比较难以分,只能综合做工,包浆等总体去鉴别。比较深的蛀孔还有一种钙化较轻的表面光滑,只是玉质发生改变,往往带有开窗,带有开窗的钙化古玉开窗边沿看上去自然不规则,有的还带有其他沁色,钙化部位往往有小的点状或者丝状钙化及斑壮钙化,从开窗处打灯观察会钙化点有一定的深度,片状器甚至都完全钙化,而不是浮于玉表。玉表包浆厚重,光气生辉。断裂处可见全钙化了这是边沿稍有钙化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玉器开窗与钙化交接边缘过渡自然,钙化的部分是自外而内通体钙化,断裂处可以清晰看到。下面发一件我早几年走眼的一件,当时没看工,只是感觉钙化比较自然,谁知回家一看,电脑工。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这种钙化是现在人为制作还是原石皮又或老玉新工。不细看的话,工也好,钙化也自然。大家仔细观察下上面这件玉牌,你感觉上面这块玉牌是现在人为制作的钙化,还是本身就是真钙化,用的是什么方法?大家可以一起谈论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