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江南诗画伊犁
特克斯-世界的八卦城简介“特克斯”一语,出自古准葛尔语“野山羊多”之意,蒙古语“平原旷野水源纵横”之意。发源于哈尔克山汗腾格里峰巨大冰川融水的特克斯河古称“珍珠河”,汗腾格里峰称“天山之父”、“天王峰”,汗腾格里冰川是天山第一大冰川,也是世界上著名八大冰川之一。
特克斯县集“城、山、水、湖”于一体,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从旅游资源的拥有量和分布看,可分为古迹、建筑、人文景观、水域风景、生物景观等六大类,其中一级资源5处(八卦城、石林、喀拉峻原生态大草原、通乎萨拉瀑布、科桑溶洞),二级资源11处(太极岛景区、科桑溶洞国家森林地质公园、恰甫其海海景、生态旅游区、塞种人古墓、乌孙人古墓、阿热善温泉、吉勒苏温泉、琼库什台草原、加斯勒高山湖、加克塔斯山洞岩画),各类大小景区(景点)百余处
特克斯自西周、春秋战国、两汉以来是狄人、呼揭人、匈奴人、塞种人、月氏人、乌孙人、柔然人、悦般人、突厥人、黠戛斯人、葛逻禄人、契丹人、蒙古人游牧的乐园,自古传承留下了鹿石文化、萨满文化、石人文化、粟特文化、玛纳斯文化、阿肯文化等丰富多彩的草原文化,其中乌孙古墓、塞人太阳墓、草原石人、古岩画是草原最具代表性的人文遗存景观。草原石人和岩画主要分布在琼库什台大草原和库克苏河大峡谷等地,“岩画”也称为“鹿石”,最早是狄人在青铜时代的遗存。目前在特克斯广褒大草原已发现17尊草原石人,11处鹿石岩画。
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其中的“乌孙道”从这里延伸到赤谷城,乌孙人冬季在伊塞克湖游牧,夏季转场特克斯“夏都—汗草原”游牧,乌孙道成为乌孙人世代游牧生活的必经之路,乌孙在古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乌孙道留下了许多大型的土墩乌孙古墓和城堡,足以说明当时乌孙道人烟鼎盛、牛羊成群、四畜兴旺的景象。根据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史记》、《汉书》、《唐书》、《魏书》记载,公元前二世纪前期,乌孙人由甘肃西迁新疆伊犁河流域,占据了伊犁河流域中最富饶的特克斯河流域天然大草原,生息繁衍长达五百余年,拥有人口63万,胜兵18.88万人,成为两千年前西域举足轻重的第一大国——乌孙国。乌孙人建“冬都”、“夏都”两座都城,“冬都”即“赤谷城”在今吉尔吉斯坦共和国的伊塞克湖东南;“夏都”在今特克斯河流域的“汗草原”即特克斯河以南的广褒大草原,史称“乌孙国”。乌孙人是今天哈萨克族的主要族源,“乌孙”在哈萨克语中意为“团结、联合”。
全县民俗风情浓郁,境内长期居住着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等33个民族,汉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互融合贯通,造就了独特的哈萨克族民俗文化,孕育了哈萨克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六十二阔恩尔”和被誉为草原上的《天方夜谭》—哈萨克长诗《幸福的四十根树枝》。
全县文物古迹众多,重点文物保护总面积已达余亩,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共有二万多座“塞种”“月氏”“乌孙”“突厥”墓葬,有石碑1块及20座尚未探明的“洞穴”。近年来新发现的波斯坦古城遗址更加了历史的厚重感。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窗口的“八卦文物展览馆”,对宣传展示历史文化起到重要作用,年接待游客近万人,有力地促进了文物工作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县城所在地—八卦城是根据《周易》八卦“后天图”方位设计,完整地融合64卦爻易经数建成,街道路路相通,纵横交错,形如一个八卦勘盆,堪称是一部凝固、有形的《周易》。城内还有周文王铜像、乾街回族清真寺、坎街蒙古族喇嘛庙、坤街维吾尔族清真寺、艮街哈萨克族清真寺、坤街巴合吉马提古住宅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建筑物。
五大街区建设(民俗风情街区,少数民族文化街区、旅游购物街区、旅游餐饮街区,历史文化街区)初具规模。年以其“建筑正规,卦爻完整,规模最大”而荣膺“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年成功创建新疆旅游强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