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合作--

很多人说到张家界

大多只会谈及以武陵源核心景区

为典型代表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对于张家界境内

同样精彩卓绝的喀斯特地貌

却是知之甚少

▲天门洞,惊艳世界的穿山溶洞(永定区)

▲九天洞,亚洲第一大洞(桑植县)

▲地下龙宫黄龙洞(武陵源区)

“天使之城”槟榔谷(永定区)

喀斯特天坑,与人们常说的“天坑/天眼”不同。它们同样是四周绝壁峭立,底部连通地下河,但天坑的深度与宽度均不小于50米,规模十分宏大。圈闭的绝壁及其围合成的浩大空间和葱郁的地下森林景观独一无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天坑的形成条件十分苛刻,数量极少。据最新的数据显示,全世界范围内还只发现个,且在湖南境内目前没有经科考认证和研究的天坑。

年湖南《潇湘晨报》报道了在张家界市两区两县发现的湖南省首个天坑群,称为湘西北天坑群,此次发现的天坑群规模相当庞大,仅在慈利县境内就达到28个,全市更是多达50个左右。

根据张家界地龙探险队历时三年的初步勘察,这些天坑主要分布在:

永定区:罗塔坪乡、青安坪乡、沅古坪镇;

慈利县:三官寺-江垭-高峰-象市、龙潭河金坪、三合镇等地;

武陵源区:索溪峪;

桑植县:马合口乡、官地坪镇、谷罗山乡、上河溪乡、上洞街乡、利福塔镇等地。

湖湘地理地质顾问、地质学家童潜明认为:这些地方的岩层属于二叠纪、三叠纪石灰岩,岩层深厚且水平分布,再加上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性湿润气候的湘西北,年平均降水量达到mm左右,所以在张家界出现天坑,是一件在天时地利等综合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情。

江垭广济天坑附近鸟儿洞的塌陷天窗摄影/邢乐涛

湘西北天坑群才刚刚揭开它的面纱

我们对它的认识还只是冰山一角

其开发、旅游价值不容小觑

神秘天坑群,你家附近有吗?

01

大象坑——坑底是一片原始森林

▲从慈利高峰大象坑底部往上看犹如坐井观天。摄影/万年钺

地图上轻易找到的天坑,在现实中寻找并不那么容易。失去了高空俯视的上帝视角,近在咫尺的天坑也不容易被发现。

坑底是一片原始森林,曾经长着很多大树,在燃料缺乏的年代里,村民们用麻绳下到坑底,砍树烧成炭,再挑上来。“坑底有一个大洞,有地下河,连通着娄水河。”

地龙探险队队员到过大象坑坑底,在东南角发现一条南北走向的巨大地下河裂缝,只是已经被淤泥堵塞,无法进入洞穴。“可能是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严重,加上砍伐造成水土流失,所以天坑里才会有那么多淤泥。”对于探险者来说,在天坑底部发现相连的洞穴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02

广济天坑——与地下河通道尚未关闭

▲慈利县江垭广济天坑的地下河道。摄影/卢七星

广济天坑位于湘西北地区岩溶发育最精彩的娄水河边,在慈利县峰丛洼地地貌面积最大的岩溶台地上,应该算是湘西北最有名的天坑,有过短暂的简单开发,也有过短暂的热闹。

▲江垭广济天坑溶洞内的岩溶沉积物、流石幔。摄影/阿布、邢乐涛

天坑有自己的小气候,也有自己的生物系统,双盖蕨、蕺菜、赤车、冷水花等喜阴植物占据了这方并不宽广的土地,茂盛滋长。

摄影/阿布、邢乐涛

广济天坑位于地下河系统的最下游,再往下游走是一个巨大的泌水潭,然后地下水就通过虹吸管出露地表,变成渔泉溪,注入娄水河。这是探险队在湘西北发现的唯一一个与地下河的通道尚未关闭,且地下河仍在奔涌塑造着洞穴系统的天坑。

03

锅灶天坑——能够窥见天坑形成的演化过程

▲张家界永定区锅灶天坑(槟榔谷)。摄影/税晓洁

天坑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罗塔坪乡槟榔谷,名字取得随意而贴切。从空中俯视,锅灶天坑突兀耸立在石林之间,内部四面岩壁陡峭,一边有一个岩壁被地下河贯穿,而顶部尚未崩塌的天生桥,天空俯瞰,像极了农家的灶台,天生桥是放置柴火的灶门。

槟榔孔因为洞口石壁上刻着“槟榔王”三个字而得名。据说,这个穿孔洞,曾经是古苗瑶的分界线。分界线,意味着和解,也意味着是冲突的前线。

坑底是一片茂盛的原始森林。穿过原始森林,从天生桥出天坑,右侧是澧水河。在久远的过去,这一段路,曾是地下河流的路径,地下河水经过星之谷、迷洞,穿过锅灶天坑由天生桥注入澧水。但是随着锅灶天坑的崩塌堆积和地下河搬运泥沙的堵塞,地下河已经改道。现代地下河从天生桥左侧一个叫夹儿沟的地缝中流出,随着澧水流向远方。

04

野人井——野人出没的地方?

张家界武陵源区的野人井,如果从尺寸和体量来考量,算不上是一个天坑。坑口呈梯形的野人井,长轴80米,短轴45米,与天坑定义的尺寸和体量相差甚远。不过,其他天坑的特征野人井完全具备,明显由洞厅塌陷形成、四周或大部分周壁陡崖环绕。野人井是个刚刚成熟的天坑,周壁完整,四周没有退化坡,深入天坑也就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野人的传说让当地村民对于这个深邃的天坑敬而远之,却成了探险者喜爱的探秘之处,甚至吸引了中央电视台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