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是长江中的西陵峡、巫峡、瞿塘峡,东端是湖北宜昌的南津关,西端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全长约四百里,因风光如画,所以有“四百里画廊”之称。其中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著称,瞿塘峡以雄著称。三峡中奇峰多,典故多,文物多,这摩崖刻石也有很多趣闻。

西陵峡中有一著名的崆岭峡,两岸绝崖壁立,湍流迅急,有天下闻名的崆岭滩,大小礁石密布水中,被看做是行船的“鬼门关。这峡中原有一块突出水面的岩石,上面崖刻三个大字:“对我来”。航船经过这里,必须直冲这礁石驶去,便可借着流水的回冲力,安全地擦石而过。如果不对着它驶去,反而会被它撞沉。年,一艘外轮开进峡江,船长不知这摩崖刻石的奥妙,又不肯听从峡江引水人员的告诫,不敢直冲这礁石驶去,结果被礁石撞沉了。摩崖刻石起导航作用,这是一桩趣事。

巫峡最有名的是巫山十二峰,峡中云雨最奇妙,而神女峰最有魅力。这其中的集仙峰有一胜迹《孔明碑》。它在北岸峭壁上,在一处凹进去的巨大石壁上隐约可见六个大字“重岩叠嶂巫峡”,其实为十五个大字:“重岩叠嶂巫峡,名峰耸秀,巫山十二峰。"旁边还刻有许多小一些的字,但因岩石风化,模糊难辨。这摩崖碑文的内容,有人说是诸葛亮的《隆中对》,有人说是诸葛亮劝诫东吴大将陆逊的文章,劝陆逊不要攻蜀,应共同联合起来抗击曹魏。传说三国时吴蜀夷陵之战后,蜀军败退夔州,陆逊率军追至白帝城,为诸葛亮所设的八阵图所败,退兵至《孔明碑》下,读完碑文后就退兵而回。不过据有关人士考证,《孔明碑》并非诸葛亮所题,碑文也不是他写的,可能是明代文人所书。不过当地民众还是愿意相信是孔明所书写的。

离巫山县城一公里处有一“陆游洞”,公元年夏天陆游被任命为夔州(奉节)通判,赴任途中游览了这一洞窟,人们便称为陆游洞。这洞有上下两个溶洞相连,洞中奇石奇状,在洞壁上留有古代游客的诗文题刻四十多处,大多已模糊难辨了,但是没有找到陆游的题刻。上洞又称“人和洞”,洞口有清同治年间碑刻,据说当年这里是个山寨,大家很团结,叫做“人和寨”,并全寨人集资刻了这一石碑,石碑上就运用了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个洞也就称为“人和洞”了。

瞿塘峡中有一著名的风箱峡。行船经过这地方,只见北岸绝壁上有三大字摩崖“风箱峡”。远望过去,在峭壁缝隙中,搁着一叠长方形木匣,就像是风箱传说是当年鲁班存放的。年有三个勇敢的采药人冒险攀登上去,从而揭开了这一谜底。原来这是古代巴国人留下来的悬馆,并且还发现了里面的巴人遗骨和巴式剑、铜斧等文物,死者当是一个很有身份的人。就在风箱峡近旁绝壁上还有八个摩崖大字“天梯津?”,“开辟奇功”。这是对瞿塘峡栈道的永远的赞颂。原来这一带滩多水急,至汛期时常禁止航船,于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民众全凭人工的力量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栈道。据说这条栈道至今路基尚存,还可以通行。这也是一个奇迹了。

在瞿塘峡北岸有一处著名的铁锁关,还留下了南宋大奸臣贾似道的一则文告摩崖。这里有一条长江支流草堂河,在它流入长江口的地方两岸用几道铁索可以封锁长江,入侵之敌就难于闯入。宋代有一位叫徐宗武的大将在此设置拦江铁索七条,长二百余丈,用来锁江,以防元兵人侵。现在还遗存下来的岸边竖立的两根铁柱就是当时留下来的。这铁锁关在平常又是江上商船纳税的关卡,就在铁锁关附近的崖壁上还有贾似道为铁锁夔门颁发过的告示。(参见张勇《三峡导游》)不过虽是大奸臣的文告,如今也成为重要的历史文物了。

顺便要趣说的是,当年苏轼经过兵书宝剑峡时因未能去玉虚洞一游,留下深深的遗憾。今天人们去游三峡千万别忽略那些摩崖刻石,否则也会有些美中不足,当然就是这玉虚洞中也还有不少摩崖刻石和碑刻呢。

节自姚淦铭《趣谈中国摩崖石刻》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