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南海网海南新闻」
和尚蟹。
儋州湾滩涂上的和尚蟹军团。本版图片均由秘境寻踪摄制组拍摄
滩涂上觅食的蒙古沙鸻。扫码看视频观看《这里是海南:秘境寻踪》第二季第1期
文\海南日报记者孙慧
清晨的海南儋州湾湿地,阳光照耀下,滩涂地上散发一层灰黑色的光亮,在这灰黑色的光亮底下,是一片潮湿阴暗的世界,和尚蟹从洞里露头鬼鬼祟祟,弹涂鱼在泥水里蹦跳前行,扎在泥土中的蛤、蛏子缓缓张开壳来透透气……这是《这里是海南:秘境寻踪》第二季第一期中呈现的绝美画面。
虽然从“颜值”上看,滩涂地比不上海滩,但咸淡水交汇的滩涂地,是海岸湿地生态食物链的起点,这里聚集了丰富的生命体,各种贝类、鸟类、鱼类、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栖息于此,构成一个鲜活有趣、有着完整生态食物链的世界。
海岸线上的自然设计
在海南的东寨港、清澜港、东郊椰林、儋州湾,都有着大片的滩涂地,成千上万的红树林在滩涂地边形成绵延的“绿色墙壁”,抵挡风浪对海岸的侵蚀。当朝阳升起,成群的鸟儿从红树林中翩翩起飞,密密麻麻的红树林幼枝仍在顽强向大海推进,为鸟儿们营造出更多的栖息地方。
海洋滩涂,指沿海海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由于潮汐的作用,滩涂有时被水淹没,有时又露出水面,为此会兼有海洋和陆地两个生态系统特征。因滩涂地的土壤、水等环境因素同时具有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的双重属性,滩涂被认为是地球生态系统最多样化、丰富化的部分之一,也是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带之一。
据了解,我国每个沿海省份都有滩涂地,全国滩涂地的总面积有万公顷,其中渤海和东南沿海的滩涂面积占比最大,江苏、山东、浙江这三个省份的滩涂面积加起来就占了一半,而广东、广西、海南的滩涂面积加起来占比17%。
滩涂地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分布,与我国的水文、季风、沿岸流向有关。如江苏、浙江、山东等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导致河流输送的大量泥沙淤积在近海,加上东南季风作用强,泥沙在海浪作用下堆积在海滨,形成广阔的泥砂质海岸,就是我们看到的滩涂地。
相比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海南的滩涂面积并不大,在全国占比也仅为2.4%,滩涂面积仅大于天津市。虽然面积不大,但滩涂一直是海南的鱼虾蟹、海藻、贝类等栖居的家园。
滩涂也是成长中的陆地,相当于大自然在帮我们填海造陆,需要历经漫长岁月堆积,逐步转变地形地貌。
海口的海甸岛,原本就是一片滩涂地,海南话被称为“海田”,就是滩涂的意思。在古代,海口的海甸溪就是咸淡水交汇处,堆积出来的一片广阔的滩涂,这里有丰富的鱼、虾、蚌及水鸟等资源,附近的村民以捡拾海产、打渔维持生计。依靠着海甸溪,有多个小码头,从内地运送过来的货物,都要从海甸溪港口运送往海甸岛,再从海甸岛运送向海口市区。随着岁月变更,滩涂地面积增大,加上人工改造,海甸岛的雏形逐步显现。
海岸边的“生物乐园”
8月8日,傍晚时分,在琼海市潭门湾,潮水逐渐退去,一大片开阔的浅滩露出,平日里隐藏在海水之下的鱼虾贝类等海洋生物也随之露出,腰缠竹篓的渔民,手提水桶、铲子的游客奔向这片浅滩滩涂,享受赶海的乐趣。
每个月的农历初一、十五前后,由于水文影响,潭门湾的潮水退潮退得最远,当地渔民依据潮汐规律集体到滩涂地去捡拾海产,这也被称为“赶海”。
赶海犹如一场“寻宝”行动,你永远不知道前面等待你的是什么,只能耐心、专注地盯着泥土,翻开礁石,仔细寻找……“这里,这里有只螃蟹!”一只正在钻洞的和尚蟹被一个小游客发现了,她眼明手快地用铲子翻铲泥土,被翻得四肢朝天的和尚蟹被抓起丢入了一旁的水桶中。
从地表或者地下径流带来的有机物,以及海洋潮汐、潮流带来的海洋中的营养物质,都推向滩涂地中不断汇集沉积下来,吸引了鸟类、鱼类、贝壳类、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等众多生物来此聚集栖息觅食,滩涂地是地球最有生机的生态系统之一。
首先,这条食物链上最底层的,是来自河流、海洋中的矿产、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海浪冲刷下,遗留在滩涂地上,被螃蟹、虾、蛤蜊、泥蛤、海虾等底栖动物过滤食用。
每次潮水退去,招潮蟹、和尚蟹、泥蟹等滩涂蟹在海滩上四处爬行、打洞。表面上看,它们是在挖沙打洞,取食泥巴,实际上,滩涂蟹并不是在食用泥巴,而是在过滤食用泥土中的藻类、浮游生物等有机物质,帮助身体发育成长。
吃饱喝足的滩涂蟹,想争相爬行钻回泥土中休息,却被在一旁早已等候多时的苍鹭、白鹭、灰鹤、蒙古沙鸻等鸟类发现,迅速叼住仰头塞入嘴中食用,或是飞掠过滩涂回到树上巢中,安心享用。
而滩涂蟹、海蛤等动物在滩涂中不停地打洞、过滤食用有机物,新鲜的空气、水通过洞口传递到地下,又被生长在滩涂中的红树林等植物吸收,红树林蓬勃生长起来,抵御风浪的打击,保护滩涂地里的生物乐园。同时,红树林凋落的叶子、花瓣也分解出微生物,又循环成为滩涂蟹等爬行动物的食物。
一环接一环,相互依赖与供养,食物链之间的能量在不停地循环传递,共生共荣,让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奇妙。
滩涂地的高盐碱度之谜
滩涂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从古开始就被人类开发利用。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海南自古以来就有滩涂养殖产业,在年就已经有宜殖浅海滩涂面积39.8万亩,大部分用于养殖海产品。养殖项目包括石斑鱼、斑节对虾、牡蛎、泥蛤、膏蟹、拟石花菜等。
人类对于滩涂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由于过去在开发利用中并未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填海造地、环境污染等行为也会对沿海滩涂的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滩涂地的生态系统也遭遇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或生态功能丧失,甚至于一些鸟类、红树林的物种逐步走向濒危边缘,面临灭绝的风险。
退塘还林、退耕还林、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人类也在为滩涂地保护在逐步做出改变。年,海南的海洋与渔业部门印发了全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通过设置禁养区、限养区、生态增殖区的方式,维护和修复水域滩涂的生态平衡。
据了解,未来,海南还要继续大幅度缩减高密度高能耗的海水池塘、淡水池塘养殖面积,转变为顺应自然规律的底播增殖、海洋牧场、深水网箱、水库放流增殖等生态增殖的增长方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