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那家医院治疗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天津市耀华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试卷

Ⅰ卷(50分)

一、单选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请同学们将试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箭头所示为地球公转方向,虚线圈为回归线和极圈,最外面大圆为赤道。ABC表示晨昏线,OD两侧日期不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点位于A点的

A.东南方B.东北方C.西北方D.西南方

2.此时北京时间为

A.2时B.6时C.7时D.15时

3.图示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昌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长B.乌鲁木齐此时太阳高度小于零

C.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东南风D.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1.D2.C3.B

读图可知,图中地球公转方向为顺时针,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所以判断该半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所以判断B位于A点西面,B点更靠近南极点,所以B位于A点西南方向,故选D。

读图可知,图中A点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或者18时。与OD夹角为75°,可以判断OD为°经线,不是0点经线。则A点所在经线为°E,北京时间为7点或者19点,故选C。

读图可知,晨昏线ABC与南极圈相切,且北京时间为7点,A点为6点,则AB为晨线,南极圈及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冬至日。南昌的夜长达到最长,昼长最短,A错。乌鲁木齐此时为4点左右,正值黑夜,太阳高度小于0,B对。澳大利亚为夏季,西北部地区受风带南移影响,此时盛行西北风,C错。此时为12月22日,地球公转速度较快,但没有达到最快,最快在近日点附近(1月初),D错。故选B。

区时的计算第一步:该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15°(余数若小于7.5,则直接舍去;余数若大于7.5,则在结果上加一个时区)。第二步:求时差,即求时间间隔,每相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第三步:求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注:①“+、-”号的选取同地方时的运算。②若求出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上24小时,日期减一天。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4.甲气候带的降水主要来自

A.赤道低压带B.副热带高压带

C.东南信风带D.盛行西风带

5.乙气候呈狭窄条带状分布,主要原因是

A.沿岸寒流流经B.山地地形阻挡

C.盛行西风影响D.海陆分布状况

6.丙气候分布区可能出现的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温带荒漠

4.D5.B6.D

读图可知,甲气候分布在南美洲大陆西岸,南纬30-40°,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其降水为冬季西风带南移,从海洋带来水汽,产生的,故选D。

乙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东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使得太平洋湿润气流不能向东扩展,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存在于太平洋东部沿海,而该气候区呈狭窄条带分布不是受沿岸寒流、盛行西风带和海陆分布影响形成的,故选B。

读图扩展,丙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为西风带背风地带,盛行下沉气流,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对应自然带为温带荒漠,故选D。

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岛屿中央部分平均海拔~m。狐猴是马达加斯加岛独有的动物。猴面包树是马达加斯加岛上常见的树种,该树耐旱力极强,但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或降水量mm以上却生长较差。树干虽然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像多孔的海绵,利于储水。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马达加斯加岛

A.山地东侧地势平缓,而西侧陡峭B.山地东侧降水多,而西侧降水少

C.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全岛雨林茂盛D.东岸为暖流流经,西岸为寒流流经

8.猴面包树的特性是为了适应生长区

A.降水年际变化大的特点B.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C.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D.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

9.狐猴仅存在于马达加斯加岛的主要原因是该岛

A.物种丰富B.人口密度小C.长期孤立D.气候适宜

7.B8.C9.C

考查区域环境特征。

读图可知,马达加斯加河流大多自东向西流动,说明东侧海拔高,西侧海拔低,东侧地势起伏大,西侧较为平坦,A错。东侧有暖流流经且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西侧位于背风坡,降水少,B对。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C错。东岸和西岸均有暖流流经,D错。故选B。

由材料可知,猴面包树树干虽然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像多孔的海绵,利于储水。是为了在旱季为生长提供水分,其特性是为了适应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C正确。故选C。

狐猴仅存在于马达加斯加岛的主要原因是该岛很早就和大陆分离,地理环境单一,且缺少大型食肉动物为天敌,使得其进化速度慢,C正确。故选C。

北京房山石花洞上下发育8层,①层是地表以上的东山穿洞,②~⑧层位于地表以下,底层为地下暗河,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O所示地层中的岩石为()

A.花岗岩B.玄武岩C.大理岩D.石灰岩

11.图示区域∶别户一些弱()

A.地质构造利于储油B.褶皱形成于T地层发育前

C.洞层③比⑤形成早D.岩浆活动形成了各层溶洞

12.石花洞发育了8层,推测该区域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沉B.间歇性下沉C.持续抬升D.间歇性抬升

10.D11.C12.D

考查岩石类型的判断,0所在的岩层与房山石花洞所处的岩层相同,房山石花洞出现地下暗河,最有可能为石灰岩与水发生反应,出现地下溶洞和暗河。0所在的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花岗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综上D项正确。故选D。

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为向斜,适合储水,A项错。T地层出现了褶皱现象,所以应先形成T地层,后发生褶皱,才使得T地层出现现在的形态,B错误。溶洞形成是自,上而下,洞层③在⑤以上,所以③形成时间早于⑤,C正确。岩浆活动会形成变质岩和岩浆岩,不会出现溶洞,且溶洞附近没有岩浆活动的痕迹,D项错误。故选C。

该地区溶洞受流水侵蚀形成,每一层洞穴形成期间,地壳相对稳定,之后地壳抬升,再之后一段时间内地壳又相对稳定,岩层再次接受流水侵蚀形成下一层洞穴,如此形成8层溶洞,反映出该区域地壳经历了8次间歇性抬升,D正确,其他选项的地壳运动均不会形成该类洞系景观。故选D。

本题以北京房山石花洞为背景,考查岩石类型的判断,地质作用先后顺序的分析以及地壳运动的过程性分析,突出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以及描述和推理地理事物变化的能力,题目整体难度较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高。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3.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①苏②湘③滇④新⑤桂⑥内蒙古

A.①②B.③④C.③⑤D.⑤⑥

14.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处堆积作用强烈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13.C14.C

结合图例可知甲地位于石灰岩地区,因此甲地为峰林应属喀斯特地貌。同类景观多出现在云南、广西和贵州等地区。云南简称滇、广西简称桂、贵州简称黔。故C正确,A、B、D错误。

A、结合图例可知甲地位于石灰岩地区,因此甲地为峰林应属喀斯特地貌,成因应为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A错误;

B、乙处为河谷,因流水侵蚀而成,属外力作用,B错误;

C、丙处坡度大,易发生滑坡现象,C正确;

D、丁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是典型的向斜山,D错误。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属容易题。

读“我国不同地区河流径流量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5.图中反映东北地区河流径流量变化特征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6.导致乙河流7月径流量骤减的原因是

A.北太平洋副高衰弱B.伏旱天气的影响

C.亚洲高压势力增强D.准静止锋的影响

17.当丁河流流量最大时,甲所示地区为

A.江淮雨带控制B.华南雨带控制

C.华北雨带控制D.台风雨带控制

15.D16.B17.D

甲图汛期太长,故A项错误;乙图7月份径流量小,应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故B项错误;华北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月,故C项错误;丁图有两个汛期,位于东北地区,故D项正确。

乙所示地区河流7月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形成伏旱天气,降水少,河流径流量骤减,故B项正确;西北太平洋副高增强,故A项错误;与亚洲高压无关,故C项错误;准静止锋出现在6月份,受其影响降水多,故D项错误。

当丁河流流量最大时,正值北半球的夏季;甲所示地区位于华南地区,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降水丰富,故D项正确;江淮雨带控制是每年的5、6月份,故A项错误;华南雨带控制是每年的3、4月份,故B项错误;华北雨带控制是每年的7、8月份,故C项错误。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俯视图”,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③、④所在的大洋环流位于()

A.北半球中高纬,呈逆时针方向流动B.南半球中低纬,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北半球中低纬,呈顺时针方向流动D.南半球中低纬,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19.图中洋流()

A.①为西风漂流B.②为暖流C.③位于大西洋东岸D.④位于大洋洲东岸

20.下列洋流附近海域有世界著名渔场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8.B19.D20.C

本题组主要考查洋流运动规律和洋流的影响。通过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图示中低纬洋流受信风和中纬西风的影响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判断是南半球;图中③、④所在的大洋环流应是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结合图示可知①是赤道暖流,A错误;②是高纬流向低纬的寒流,B错误;③也是寒流,在90°W附近,应位于太平洋东岸,C错误;④洋流位于18°0经线附近的暖流,应在太平洋,应在南半球,判断为大洋洲的东岸。D正确。故选D。

按图中各洋流所在位置可知①印度洋上南赤道暖流,②是大西洋上的本格拉寒流,③是太平洋的秘鲁寒流,④是太平洋上的东澳大利亚暖流。③洋流附近是世界著名的由上升流形成的渔场,ABD错误,C正确。故选C。

以赤道为界:北太平洋:自东向西顺时针流。南太平洋:自西向东逆时针流。北大西洋:自东向西顺时针流。南大西洋:自西向东逆时针流。印度洋:(1)北印度洋,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2)南印度洋,全年逆时针。南半球的西风漂流顺时针绕地球一圈。

洋流模式图:

“沃克环流”是指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和着信风到达西太平洋后,遇较暖洋面而上升,在高空中再向东运行,形成一个封闭的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若“沃克环流”增强则表明()

A.南美洲西部沿岸洋流势力减弱B.澳大利亚东侧沿岸暖流势力减弱

C.太平洋南、北部海区水温温差增大D.太平洋东、西部海区水温温差增大

22.若“沃克环流”减弱,下列气候变化中,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最可能发生的是()

A.降水减少B.气温急剧上升

C.风暴天气明显增多D.降水季节变化更加显著

21.D22.A

“沃克环流”增强,说明温差增大,南美洲西部沿岸受寒流影响,此时寒流势力增强;澳大利亚东岸为暖流,暖流势力增强;海水温差体现大洋东西两岸,与南北温差无关。故选D。

“沃克环流”减弱,说明温差减小,西岸寒流势力减弱,东岸暖流势力减弱,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减弱,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减少;风暴天气减少;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减小。故选A。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沃克环流”理解和掌握。

高山流石滩是高山雪线之下和郁闭高山植被之间形成的扇形岩屑坡,这里是许多珍稀独特高山花卉的天堂,下图为我国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关于该山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南坡基带的荒漠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B.北坡有针叶林分布是因为北坡为阳坡

C.北坡山地草原低于南坡是因水热条件较好

D.北坡雪线低于南坡是因北坡降水较多

24.该山地可能是()

A.喜马拉雅山B.天山C.昆仑山D.武夷山

25."垫伏"(匍匐贴近地面生长)和强大的根系是高山花卉的重要生存手段,是为了适应了流石滩()

A.干旱缺水、土壤贫瘠的环境B.强风呼啸、碎石松动的环境

C.云雾缭绕、冰雪酷寒的环境D.光照强烈、空气稀薄的环境

23.D24.B25.B

该山脉海拔较高,基带为荒漠和荒漠草原,故为我国西北地区山脉,南坡为荒漠符合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属于地带性现象,A错。北坡为荒漠草原,说明北坡降水多,可判断为迎风坡,雪线较低,D对。我国西北地区山脉北坡为阴坡,B错。北坡山地草原低于低于南坡是由于热量条件差,C错。故选D。

结合上题判断,该山脉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北坡为迎风坡,应为天山,故选B。

由于高山流石滩地表疏松,加上高山多大风天气,故高山花卉匍匐贴近地面生长和强大的根系能够更牢固地生长,B对,ACD错。故选B。

我国天山北侧为准噶尔盆地,西部有缺口,来自于大西洋湿润水汽给北坡带来降水,使得北坡有云杉林存在,北坡降水多,所以雪线低。

Ⅱ卷(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名称①②③④⑤。

(2)如果B地树木受到严重破坏,图中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将会发生哪些变化?(至少写出三个地理要素的变化)

(3)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请任选两个要素(请写出),并举例说明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1)①地貌(形)②生物③气候④水文⑤土壤

(2)气候∶空气湿度下降,局地气候变干(温差增大);水文∶河流含沙量增加(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地貌∶水土流失加剧,地表的流水侵蚀作用加强;土壤∶土壤肥力下降;生物∶生物多样性减少。

(3)气候与植被,气候影响植被生长,植被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

本题以小尺度自然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为材料,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有关知识,难度一般。

(1)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环境要素名称①地形,②生物,③大气,④水,⑤土壤。

(2)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各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B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其他要素如河流、生物、水文、土壤和地形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3)气候类型与自然带(植被)具有对应的关系,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多,植被茂盛,一般以森林植被为主,向西北降水减少,植被变化为草原、荒漠。同时,植被对气候也产生影响,植被覆盖率高,气温日较差小,增加大气湿度,调节局部气候。

27.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甲、乙两座山脉垂直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至少两方面),并判断哪个山脉所处纬度位置更低。

(2)指出甲山脉各自然带在该山脉南、北坡出现高度的差异,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3)乙山脉在海拔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试说明可能的原因。

(1)差异∶乙山脉垂直自然带带谱比甲山脉丰富(种类多);甲山脉基带(山麓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乙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在甲山脉分布的高度比乙山脉低。(任答两方面)乙山脉所处纬度更低。

(2)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向阳坡,热量条件更好,因此南坡自然带分布海拔高于北坡。

(3)该山脉位于南半球赤道附近,南坡为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多,因此雪线较低。

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属于基础题,认真读图并获取有用信息是关键.

(1)山体的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所处的纬度越低,垂直带谱越复。读图可知,乙图的自然地种类更多;乙图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乙图山脉所处纬度更低。

(2)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南半球则相反。读图可以看出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3)除了气温,降水多少也会影响雪线高低。读图可知,该山脉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28.读我国部分地区及其相关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各点的相关资料

(1)指出①、②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并分析②地年均温低于①地的原因。

(2)分析④地年降水量高于⑤地的原因。

(3)分析⑥、⑦两地年均温差异不大,但年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

(1)①地位于华北平原,②地位于太行山②地位于山地(太行山),海拔较高,大气稀薄,保温作用较差

(2)④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既能受到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影响,也能受到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影响(西南季风带来丰富水汽),故年降水量较多。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水汽来源较少),故年降水量较少。

(3)⑥、⑦两地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都比较接近,故年均温差异不大。海南岛中部有山地,⑥地位于太平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故年降水量较大。⑦地位于太平洋暖湿气流的背风坡(雨影区),且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较少,故年降水量较少。

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1)读图可知,①②两地纬度相差不大,②地降水量较①多,海拔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位于渤海西侧,海拔低,为华北平原,②为太行山。由于太行山海拔较高,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差,所以其年均温低于华北平原地区。

(2)影响降水的因素包括地形、大气环流、洋流等。影响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夏季风。读图可知,④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量大。⑤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在毫米以下,受夏季风影响小,主要与海陆位置有关,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之高大山地影响,湿润水汽难以达到,所以年降水量小。

(3)⑥、⑦两地年均温差异不大,但年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分析年均温差别小,另一方分析降水量差异大。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为纬度和地形,读图可知,⑥、⑦两地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都比较接近,故年均温差异不大。影响降水的因素包括地形、大气环流、洋流等。⑥、⑦两地均位于海南岛,两地分别位于海南岛东西两侧,海南岛夏季主要受东南季风的影响,中部为山地丘陵,受地形抬升影响,东部地区降水多,西部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1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